首页 > > 正文

让文创产品绽放 “工匠精神”的光芒

从故宫系列文创产品迅速成为“网红”,再到国家博物馆自主设计开发文创产品,人们对文创的认同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当下的“中国新工匠”以此契机,为工匠精神正名,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自工匠精神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纸张进入百姓家,这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血液,一夜之间浸润中国土壤。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社会效益,还有更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既要有创新精神,也需要寻找凝结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渗透到文创产品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去除浮躁和单纯的逐利心理,将文物背后的人文情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播种在公众心中。工匠们将技术塑造成一门艺术,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追求产品品质的完美和极致。一定意义上,制造业文化就是工匠文化。

当前,我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存在经营意识和能力不强、产品供应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设计和制作水平较低,产品形式单一、社会功能拓展不够等问题。在灵光消逝的大众消费与机械复制时代,从传统的农业到新兴制造业,从手机生产线到各种“小而美”的电商自品牌,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实业家、创业者们众里寻他后,重拾灵光的一抹亮色。人们试图寻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旨在重拾造物者和工匠的尊严,重新发现器物的尊严和“光韵”。

虽然文化创意的个别艺术理念来自于不完美的残缺,但以一己之心力践行工匠精神的行动者,若是能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那么,推动沉淀在文化文物单位中的文化资源,就能真正“活起来”,资源特色也就能凸显,历史的面貌又能再一次呈现在众人眼前。工匠精神带来的是修复还原技术的创新发展,旨在向人们诉说无限精彩的精湛时光。

做文创产品,尤其是打造文创园区,也需要有工匠精神,将数年来的成果不断扩充与累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转型,在城市核心区遗留下的一大批老旧建筑,作为时代的产物,建筑体内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原有建筑的再生利用,需要靠工匠精神的打造,将资源转化成资产,除了利用其内在的文化价值,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保护。让这些建筑赋予适应当下潮流的新文化内涵,不断延续城市的文化脉络。

文创开发借力于工匠精神,旨在重塑人与器物之间朴素珍重的和谐关系。不盲目的扩张和规模化,而要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研发出更多具有高文化创意附加值,并能够代表文化水平的创意产品,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文化创意研发为支撑,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入手,让人们通过这些产品直接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

文创行业不需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创造,在创新中保护好承载中华文明的文物,与时代赋予的工匠情怀为伍。告别文化断层与历史残缺,让文物穿越时光,重新绽放曾经夺目的“工匠精神”光芒。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