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20年音信皆无 和林一对老夫妇盼儿归

一本写有张国平名字的户口簿、两封他在离家之前留给父母的信、三张1寸照片、几件穿过的衣物。20年来,张三毛和李栓连夫妇只能依靠儿子留下的这几样东西来寄托无尽的思念。

儿子不告而别

昨日,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走进了位于和林县城关镇土咀子一个农家小院,院内十分杂乱,只能绕过一摊积水踩着泥泞才能到达几间破旧土坯正房的门前,唯独几间砖瓦结构的南房才让这个小院显现几分新气象。“这是几年前,在两个女儿的帮衬下才盖起来的,我们等着儿子回来住,所以一直上着锁。”两眼通红的张三毛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

张三毛回忆,1997年4月26日那天早上,他套好了牲口,准备出去耱地,儿子张国平拿着农具和他一起到了地里,然后便回头向村里走去,他当时还喊了一声:“一会儿帮我出来踩耱。”但儿子似乎没有听到,没有任何回应,径直走了。他在地里等了老半天,还不见儿子出来,只好用袋子装上土放在耱上,独自耱地。到了中午,他气鼓鼓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冲着妻子李栓连发脾气,怪怨儿子不出去帮忙,妻子却告诉他,儿子早就走了。

李栓连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回忆起儿子离家时的情形时,思绪有些混乱,言语十分絮叨,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通过她杂乱无章的叙述,拼凑出了当时的那一幕。

据了解,当日大约八九点钟,张国平回到家后,陪着母亲坐了一会儿,脸色十分难看,但他并没有和母亲说什么,然后将过年时的新衣服全部换上,就出了家门。“我当时就瞟了一眼,看他走出院门的背影,心里根本没有多想。”李栓连说,20年过去了,她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儿子从院门消失的那个背影。

留下书信称混不出名堂不回家

那天,张国平一晚上没有回家,他们夫妇才发现不对劲。第二天一早,张三毛挨个去找张国平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我们没有见过他。

儿子真的走了,可这是为什么呢?张三毛夫妇怎么都想不明白。突然,李栓连想起自己在前几天发现炕席下面压着几张纸,虽然她不识字,但她知道那是信。找来同村的几位年轻人读信,他们终于知道了儿子离家的原因。

张三毛从柜子里拿出几页已经泛黄但保存得十分完整的信纸,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共有3封信,写信人都是张国平,其中一封是写给他的张老师,写信时间是1997年3月7日,并没有寄出,另外两封是写给他的父母,写信时间分别为1997年4月9日和4月15日。

通过阅读这几封信件,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张国平当时非常强烈地想要出人头地,农村落后的面貌和家庭经济的窘困让他感到非常苦闷。他在给张老师的信中说:“走出这条荒坡路,才能走上光明大道,农村太落后……”

他在留给父母的信中表示:自己要离开了,有可能很快回来,如果不能出人头地,也许永远不会回来。

父母年迈 只求儿子回家

张三毛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他们夫妇还有两个女儿,张国平是唯一的儿子,他离家时19岁,是初中毕业的第二年。

“自从儿子走后,他妈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曾经有两个村民对她说,张国平回不来了,已经死在外面了,她听了连着哭了好几天,我告诉她这些没根据的话不能信,她才好了起来,但从那以后经常和我念叨儿子在家时的情形,有时思想上很混乱。”张三毛说,儿子的离开导致他们老两口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每年种点地够吃就行,院子除了盖起几间南房外,20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张三毛夫妇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他还在努力奋斗着,但他们老两口根本就不在乎儿子是否能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他们只想要儿子回来,张三毛今年已经69岁,李栓连也64岁了,他们还想在有生之年见到儿子。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