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让透支的田野喘口气

轮作休耕不是弃耕、撂荒,更不是否定现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而是要求传统农业生产领域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好地“放水养鱼”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将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必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有句老话,叫做农耕不能“穷其地力”。多年来,我国用全球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土壤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轮作休耕、休养生息,体现了尊重自然的理念。就像是一个人累了、得不到休息,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工作效率就会下降。耕地也是一样,对于那些已经遭受污染、生态脆弱的耕地来说,休养生息就是最好的保护,该改种的改种、该治理的治理、该退耕则必须退耕,让累坏了的农田“歇歇脚”,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这样的效果,在我国持续推进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我国自上世纪末启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不仅没有影响粮食产量和畜牧业生产,反而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畜牧业产量和质量双提升。比如,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去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2429亿斤,而肉、蛋、水产品等产量更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不仅如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的实施,还产生了极大的生态效益,一些曾经因水土流失而寸草不生的山野,如今山清水秀,退化、沙化的牧场,如今芳草萋萋。

当然,让透支的田野歇会儿、喘口气,并不是弃耕、撂荒,更不是否定现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而是要求传统农业生产领域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好地“放水养鱼”。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根本上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生产与良好生态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