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请带着“三宝”去博物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里,两个孩子用力摇晃玻璃展品,一旁的家长非但没阻止,还用手机拍照;北京天文馆内,几个孩子“疯狂”敲击体验陨石陨落的大鼓……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多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同时,展品遭遇“亲密接触”,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文明参观、游览博物馆的思考。(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去博物馆是感受文明的活动,感受独特的历史文化精彩的活动。去博物馆,带着什么心态去?这是去之前要思考好的问题,如果这个都没有弄清,就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新闻中曝光的参观博物馆时的囧事,不文明事,不光在孩子身上发生,有时候成年人也会发生。

去博物馆,要带着尊重、虔诚去。无论是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到铁道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等,还是各地的形形色色博物馆,博物馆不仅修缮得比较大气,展品也种类繁多。虽然有的地方将博物馆搬至新址,但是文物馆里却难掩浓浓的历史味道。可以说,博物馆里陈列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国家和地方的宝贝,大道国家博物馆里的国宝,小到旧时代名人读书的文本、家庭用的笸箩、农耕工具等,可谓一物一情,皆会把我们从现在带到过去。对于这些,我们我们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虔诚,那么,我们就博物馆失去了去的意义,更别谈思古怀念,激扬责任了。

去博物馆,要带着求知学习的心态去。笔者曾经看到个一个美国人写过一篇文章,称在美国居住的华人,很少带孩子去博物馆。从他分析的情况看,一是忙,二是大人自己看不懂,于是也不感兴趣,以至于很多华人在美国几十年压根就不知道博物馆是什么样子。其实要纠正这样的偏薄,我们这些年国内的博物馆在大众化上已经不断努力,不仅配置专业讲解员,文字说明也配上好几种语言,博物馆在庄重的基础上,也增加了趣味性阅读性。经济上去了,各地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的盖起来了。如何用好博物馆这第二课堂,我们只有带着对艺术文化的审美情感去,带着求知和学习的愿望去,尤其要将此当成孩子学习探究一种动力去,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强盛起来的根本。

去博物馆,更要带着文明去。要知道,去博物馆,不同于逛公园或参观旅游景点,参观博物馆不单是为了放松心情,它是以一定的展览为主题背景,通过观看和接触展品,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做一定的了解,进而扩大视野,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因此,在参观博物馆前,除了提前做些“功课”,更要带着文明前往。在里面参观的时候要遵章守纪,不大声喧哗,有序排队等等。还有很多游客愿意到清凉宁静的博物馆参观,穿着背心、短裤和拖鞋,在参观的过程中边吃东西边看的行为,对其他参观者、工作人员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博物馆是一个高雅文明的公共场所,我们只有注重礼仪,恪守文明,对孩子的追追打打,要及时教育,尤其对珍贵展品更要遵守规定,不碰不摸不拍照,才能真正将尊重和虔诚恪守于心,落实到整个参观过程。

当然,文明、虔诚、尊重也是需要引导和训练的,我们在呼吁游客文明参观的同时,更要呼吁馆方及时打好管理和引导工作的“补丁”。比如,博物馆内有展品被游客破坏,或许说明布展可以更科学、标识和工作人员的劝导可以更到位。博物馆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中汲取教训、查漏补缺,更有助于维护博物馆良好的参观秩序。博物馆的发展与公民素质的提高,本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进程。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珍藏的艺术瑰宝、极具价值的科学资源为更多人所了解、熟知和喜爱,就让我们带着虔诚、尊重、文明这些行动去吧。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