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残疾夫妻在公益路上播撒爱的种子

原标题:帮别人照顾孩子 参加爱心活动 创建残疾人艺术团 残疾夫妻在公益路上播撒爱的种子 

在我市的多个公益团体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对残疾夫妻的身影,男的身材高大,但腿脚不便,女的热情待人,身高不足1.3米。如今,他们几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刚刚创建不到半年的残疾人艺术团,他们谢绝了很多人的捐赠,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公益路上播撒爱的种子。

相扶相携,走到一起

几乎每个早晨,高建国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妻子刘丽萍,从糖厂路附近来到五一水库旁边西沟门村的一处院子,这里是他们创建的残疾人艺术团所在地,他们要为每一次参加公益演出做精心排练。

“我的老家在山西大同,一岁半的时候,我从炕上掉到了地上,最终导致脊椎骨坏死。”今年43岁的刘丽萍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18岁的时候,她才学会了站立、走路,身高永远定格在了1.3米以下。

刘丽萍曾在商场包下一个柜台,专门经营玉画。就在那个时候,高建国走近了她的身旁。刘丽萍说,当时高建国经营玩具,两家的柜台距离很近,高建国由于患有先天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导致右腿残疾,也许是身体上的缺陷,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刘丽萍回忆,那时候,自己出去进货、办事,柜台都是由高建国来照看,不仅如此,每次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时,高建国已经为她买好了热腾腾饭菜……如今,他们的婚姻已经走过14个春秋。

义务帮别人照看孩子

高建国、刘丽萍夫妻正式加入公益组织是在4年前,而且他们加入了多个义工团体,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也感动着身边很多的义工。

“无论做不做义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真诚和善良对待别人,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对夫妻是这样说的,同样也是这样做的。

几年前,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租住在黑兰不塔村一个大杂院里,和邻居的关系非常好,院子里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忙着打工赚钱,有时候中午吃不上饭,刘丽萍就主动将这些孩子叫到家里来,和儿子一起吃饭、上学。

渐渐的,刘丽萍夫妇帮别人照顾孩子成了常态,院子里有一对夫妻看到孩子有人照顾了,他们干脆到外地打工去了,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趟。就这样,那6年当中,他们陆陆续续共帮助别人照看过四五个孩子,有几个干脆吃住在他们家。刘丽萍说,有些家长过意不去,非要付钱给他们,也被他们谢绝了。

自筹资金创办残疾人艺术团

在刘丽萍眼中,丈夫高建国不仅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自从商场柜台的生意不景气后,他们就退掉了柜台,高建国开始在路边摆摊配钥匙,很快,高建国就搞懂了锁芯的构造原理,开始做修锁、换锁的生意。如今,高建国主要做保险柜翻修业务,他将别人损坏或者忘记密码的保险柜进行回收,然后经过翻修,更换电子锁,再卖出去,这也是他们现在唯一的赚钱方法。

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去年年底却创办了内蒙古残疾人艺术团,目前,艺术团正在注册当中。艺术团团长朱学海告诉呼和浩特记者,他因为身患脉管炎截去了双下肢,在参加义工组织的活动中,他结识了高建国夫妇。去年冬天,他们决定成立残疾人艺术团,刘丽萍的一位朋友得知此事后,专门将自己在西沟门村的这处院子免费提供给他们使用,之后,他们花了5万多元将房子进行了装修,如今,排练厅、休息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我们两口子负责后勤和策划,如今已有固定成员七八名。”刘丽萍说,他们这个残疾人艺术团主要为一些公益活动进行演出,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艺术团成立所需的资金大多都是他们自己筹集的。(记者 侯玉刚)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