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百鸟朝凤》放大市场的尴尬

伴随着志愿宣传团队带头人方励上周四晚的惊人一跪求院线排片,电影《百鸟朝凤》顿时引爆话题量,它原先岌岌可危的排片、异常有限的票房,因此大为改观。上周四,该片的排片率仅有1.51%,票房50万,累计366万。上周五,《百鸟朝凤》排片率虽然下降至0.6%,但票房收入大涨至175万,这是该片单日票房首次突破100万关口。到了上周六,《百鸟朝凤》获得院线的支持,排片率增至3.49%,单日票房暴涨到900万,这一天的票房就几乎是该片此前累计票房的两倍。昨天,《百鸟朝凤》的排片率进一步增长到6.34%,单日票房则达到1230万,累计票房2655万,据说已经回本。尽管《百鸟朝凤》因此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但中国“文艺片”整体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上无疑是边缘化的,对渴求优秀电影作品的中国观众和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来说,《百鸟朝凤》们遭遇的尴尬现象无法不引人深思。

方励下跪引来一片争议

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讲的是在城市化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两代唢呐艺人对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的承袭。唢呐在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唢呐艺术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百鸟朝凤》这部具有鲜明“中国标识”的电影,在中国几乎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歌,真该叫中国人羞愧难当。

正是为了避免电影奏出这样的悲歌,《百鸟朝凤》的志愿宣传团队带头人方励上周四晚间对各大院线下跪磕头,哀求院线能提高该片的排片率。

可现实却是,方励的下跪引来一片争议。“男儿膝下有黄金”,已经六十开外的方励竟然舍了长者尊严,弯了膝盖。有人说,这一跪,与吴天明导演的铮铮铁骨相去甚远,院线不给你排片又怎样?跪与不跪,《百鸟朝凤》都要惨淡下线。

可我们也常说,大丈夫能伸能屈,方励这一跪,也跪得是惊天动地,也感召到了院线经理们。他下跪时,《百鸟朝凤》的院线排片率仅为1.51%,到了昨天,该片排片率已经上升到6.34%,上演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文艺片”不应边缘化

有人说,《百鸟朝凤》这部“文艺片”本该由艺术院线放映。我很想问一句,明知中国还没有艺术院线,何以提出这样为现有商业院线“洗白”的观点?日趋同质化和走向垄断的电影院线,是中国电影市场隐形的“操盘手”,它们能决定某部影片的生死,进而左右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观。

我们再说说“文艺片”这个近年在中国电影市场被不伦不类化的“概念”。如今,有文学底蕴的、有思想深度的、有人文关怀的、关注历史国家民族当下的影片,都被硬生生归为了“文艺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排片率有限或极低,票房平平或很差,它们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边缘群体。

诸如陈建斌的《一个勺子》、吴天明的《百鸟朝凤》这些关注农民生存现状、关注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影片,都被归为“文艺片”。并且目前很多电影从业者都有一种心态:你是文艺片导演,你就别争了,你的作品天生就小众没人看。

可吴天明是拍“文艺片”的导演吗?

他的代表作《老井》《变脸》等影片,当年不都是由中国观众用电影票“票选”出来的吗?中国观众还用电影票选出过《芙蓉镇》《红高粱》等一大批在国际影坛上成为“中国电影标识”的国产片。这些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作品,若是在今天的中国上映,是否都会像《百鸟朝凤》一般,死得无声无息?

院线能靠 “文艺片”赚钱

是时代变了吗?是的。中国电影创作者和中国电影观众都在经历着“代际更迭”。看看我们今日排片和票房双赢的“国产大片”,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在用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套用好莱坞著名影片的结构讲“中国故事”,而这些“中国故事”又多是诸如婚外恋、升职赚钱之类。这些“国产大片”如廉价香薰一般,让你在得到感官抚慰的同时,也让你不知不觉被来路不明的化学成分毁了心智和健康。

好在,方励这一跪,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的电影院线脱离了“成见”,只要电影的艺术性过硬,只要电影能吸引观众,无论它是不是所谓“文艺片”,都既能赢得观众的口碑,也赢得观众给出的票房。更何况,这票房还是观众真心给的。

[责任编辑:吴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