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用爱筑巢 护佑新生——记通辽市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李海英

通辽市医院有一个“神秘”的新生儿病房:一般只接收未满28天的超低龄“宝宝级”患者,为减少感染几率,宝宝的亲人不能进病房陪护。在这个病房,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宝宝患者得到了由26名护士组成的“临时妈妈”团队的细心呵护。每天早晨7点,“临时妈妈”团队的带头人、新生儿科护士长李海英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李海英用一颗慈母的心,精心呵护着一个个弱小的生命。“每挽救一个新生儿,就是给一个家庭重新带来希望,这就是我一直坚持这份工作的动力。”李海英说这番话时,眼神清澈,内心笃定。

“对新生儿的护理,必须细之又细,我们就是宝宝的临时妈妈”

2013年,市医院决定重点建设儿科学科,将新生儿科从原有的“大儿科”中分离出来,筹建新生儿无陪护病房,推行无家长陪护的新生儿全程治疗和护理模式。这是通辽地区首个新生儿科。新生儿病房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必须要有一位业务精湛、工作认真,既能吃苦耐劳,又能带好团队的优秀护士长。经过医院综合考核、民主推荐,李海英脱颖而出,成为新生儿科护士长。李海英1994年毕业于原哲盟卫生学校,多年的儿科护理工作,培养了她耐心、细心、精心的工作作风。参加工作以来,连年被评为“十佳护士”“优秀护士长”,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新技术、新项目创新奖”。

建科之初,15个机灵的小姐妹被划分到新生儿护理单元。这些护士大多是“90后”,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她们不仅缺少护理新生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缺乏耐心和细心。

新生儿科的护士比起其他科室的护士,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孩子太小,病情变化迅速, (上接第一版)这就考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心理调节水平。建章建制是刚成立的新生儿科首要任务,也是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护士团队的基础。李海英在学习借鉴北京儿童医院等先进地区医院相关护理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新生儿科病房的护士“偷不得半分闲”。这源于病房的特殊性:宝宝要不停喂奶,不停换尿片,其余时间还要做各种治疗,一些在其他病房可以交代家属注意的工作在这里也都需要护士全权主动去做。

“我们就是宝宝的临时妈妈”,这是李海英挂在嘴边,经常向护士姐妹说的话。 这些宝宝虽然乍一看上去长得差不多,但他们病情不同,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喝奶量等都不一样,一旦弄错,将出现严重后果。李海英说:“这些新生儿都特别小,有的甚至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被送来,住院期间除了偶尔出病房做检查,其余时间亲属都看不到,他们能不担心吗?对新生儿的护理,我们必须细之又细,这不仅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还有一份对这些小生命及他们父母的责任。”李海英要求姐妹们,每喂一次奶、打一次针、洗一次澡、做一次治疗,都要仔细核对宝宝的信息。因为宝宝十分脆弱易感染病菌,护士每接触一次宝宝就要洗一次手,接触完之后,还要洗一次,每天要洗上百次手。

“我们科的护士大多是20出头的小姑娘,很多都还没结婚。别看这些护士年轻,在海英的带领下,当起‘临时妈妈’来都很有一套。”新生儿科主任吴宏对自己的搭档十分佩服。

“这项技术能够取得成功,是靠海英胳膊上的200多针换来的。”

2014年9月12日,新生儿科采用“全自动同步换血”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出生仅14天的新生儿溶血症宝宝。该患儿是市医院首例新生儿全身换血病例。在此之前,此类病人只能转院到外地治疗。 “这项技术能够取得成功,是靠海英胳膊上的200多针换来的。”新生儿科主任吴宏眼里浸满泪水。

新生儿的特殊性,要求全自动同步换血技术的时间和速度要精准。为配合科室开展这项新技术,李海英决定拿自己做实验,让护士对自己的桡动脉进行穿刺放血。年轻的护士不得要领,试验反复进行,一针又一针扎下去,她们不忍心让护士长承受这种痛苦,哭着说:“海英姐,别扎了,扎我的血管吧!”“别紧张,慢慢来,姐不怕疼。”经过两百多次的试验改进,最终把医护人员发现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保证了这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李海英的胳膊上也留下了密密麻麻的针眼。

近年来,在李海英和她的护理团队的努力下,科室先后开展新生儿PICC置管术200余例,不但减轻了中长期静脉治疗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还大大降低了低体重早产儿静脉营养治疗的血管损伤,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特别是在危重患儿的抢救中,作为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低体重儿较多,为了实现输注血量的精准性,李海英多次进行试验,最终研究成功“微量泵控制微量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了通辽市科技进步奖。

“对不起,宝贝,妈妈是护士,有很多小弟弟小妹妹需要妈妈照顾。”

李海英是单亲妈妈。对患儿关怀备至的李海英,却无暇顾及自己刚上小学的孩子,只能把孩子放在“小饭桌”托管。李海英有时晚上加班后,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去接孩子时,孩子早已在“小饭桌”哭着睡着了。9岁的儿子在日记中写道:“妈妈不爱我,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回到家,一个电话就被叫走了。”李海英捧着儿子的日记,泪水打湿了字迹。她抱着儿子轻声地说:“对不起,宝贝,妈妈没有时间带你出去玩,妈妈是护士,有很多小弟弟小妹妹需要妈妈照顾。”

2015年6月的一天,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孕27周,体重仅为900克的早产儿。入院观察患儿呼吸不规则、反应差、低体温,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医生确定了“呼吸机辅助呼吸,温箱保暖,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案。孕周与体重如此之小,双双刷新了通辽市医院新生儿科建科以来的记录。担心年轻的护士经验不足,李海英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自己守护患儿5天5夜,几次虚脱在病房里。李海英的坚守,使患儿平安渡过了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76天后,患儿体重达到2千克,健康出院。孩子的父母喜极而泣,拉着李海英的手哽咽着说:“李护士长,等宝宝会说会走的时候,就来认你当干妈!”

在李海英的工作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平凡的工作中每天发生着不平凡的事情,我要本着恪尽职守、问心无愧的原则,呵护着每一个小生命的茁壮成长!每每因为工作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我总会想起这些永恒的瞬间,它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和挽救生命相比,所有的遗憾和艰辛都微不足道。”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