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康巴什新区全力做好转移农牧民就业创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工作的稳步推进,农牧民陆续转移进城,进城后如何实现稳得住、致富起,解决就业问题是根本,为此,康巴什新区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劳动力结构特征,突出“四个强化”,全力做好转移农牧民就业创业工作。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宣传栏等媒体,做好转移农牧民创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培训计划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努力营造“学技能、强素质、促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好转移农牧民就业创业典型(“就业模范”、“创业先锋”、“就业模范家庭”)的选树、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来帮助转移农牧民树立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的观念,营造“人人皆可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转变转移农牧民的就业创业观念,把通俗易懂的就业创业政策、方针、理念送到他们身边,切实帮助转移农牧民摈弃“小富即安、养尊处优”和“等、靠、要”的思想。目前,新区累计为转移农牧民开展各类引导性培训200余期24000人次;树立各类创业就业典型9人。

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就业竞争。根据转移农牧民思想状况、产业化发展方向及当前的热门行业,制定科学职业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转移农牧民培训工程。一是通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需求调查”和岗位需求调查开展培训,不仅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也为转移农牧民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竞争基础。二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培训学校,形成以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转移农牧民专业技术人员和转移农牧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组成人员互补、覆盖全新区各领域的师资队伍,不断满足转移农牧民的培训需要。三是针对转移农牧民培养方式单一、层次不高的突出问题,积极依托各类职业院校等教学培训资源,建立以达尔罕社区为主阵地的“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既人才交流中心”,开展转移农牧民培训工作,通过更新技术和储备知识,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四是增加财政投入,将转移农牧民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分级负担,适当补助”的原则,另外,新区财政每年都会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目前,新区累计为转移农牧民开展技能性培训71期258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微商、保安、会计、家政服务等60多项内容。

强化基础服务,切实保障就业。努力搭建转移农牧民就业平台,做好就业推荐工作,确保转移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一是将转移农牧民就业工作作为统筹城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新区的议事日程,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抓好落实,力争取得实效。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一体的就学、就医、社保、住房、养老、公共文化、社区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管用的措施,消除转移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以专场招聘会、党员红色暖流、千名党员下基层、三联四帮两强化、精准扶贫等为契机,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为转移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帮助转移农牧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四是建立和完善转移农牧民基础信息库、培训信息库、就业信息库,通过详细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以便能最及时的为他们提供相关就业服务。目前,新区以为转移农牧民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0000多个,招工信息30000多条,实现就业1972人。

强化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建立和健全相关创业平台,创造有利于转移农牧民创业的基地。一是围绕城市发展和相关服务产业的需求,通过积极培训、就业招聘、就业推荐,加入城市服务行业,最终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充分利用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契机,依托农牧民的所特有技能,让农牧民参与到其中,不仅解决了部分农牧民的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三是积极落实创业扶持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成立社土地合作社等措施,将转移农牧民培植成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农牧民企业家和农村产业化项目负责人,目前,新区已有248余名转移农牧民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稳定就业。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