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为百姓餐桌上一道“安全锁”

p3_b

(摄影/焦世聪)

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粮、放心肉,不仅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巴彦淖尔市已构建起一条全方位的食品安全链条,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严格把好每一道防线,建立源头、生产、消费等环节的全程监管体系。

监管市场销售环节

严查企业生产环节

全方位监管织就严密防护网 

“现在我们企业检验检测设备很齐全,通过多方位检测保证来我们企业屠宰的羊都是健康的,不断促进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经过严格的管控,这几年来我们企业卖羊的养殖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4月30日,草原宏宝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企业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举措。

食品安全不仅在于“产”得安全,还要在“管”上加压。根据《食品安全法》“最严格的监管”要求,我市积极推进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监管、检测体系建设。目前,市、旗县区农牧业部门内部均设置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各旗县区成立了农牧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到农牧业综合执法中,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测)、种子、草原、植保等相关职能单位共同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管。

依托国家项目支持,我市建设了1个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7个旗县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36个乡镇农残速测室。目前,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已试运行,杭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投入使用,其他旗县区正在推进项目验收认证。

在打造三级监管、检测体系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围绕禁限用高毒农药、禁用兽药、违禁添加物等重点安全隐患,持续深化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强化日常巡查,做到对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打击、早排除;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苗种等重点产品,坚持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农资违法行为。2015年,全市累计出动各类监管、执法人员8600多人次,检查各类被监管单位10000多家次,查处整治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622起(次),罚款44.7万元,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1400多头(只)、病死畜禽肉5560公斤。

标准化生产搭建源头防控屏障

坐落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民村五组附近的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完成养殖园区一、二期工程建设。自运营以来,园区形成了标准化的养殖规范,实现了自繁自育和饲料、屠宰、运输全方位追溯,确保了羊肉品质,特别是在保障畜产品安全、减少养殖对生态污染、探索林下养殖、促进生态循环良性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周边农民可以直接进入园区,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养羊,确保羊肉品质。预计通过这样的辐射带动,园区能直接带动农户5000户,间接带动农户50000户。

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认证产品发展,既能保证农畜产品质量,又能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我市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坚持源头控制,加强产地环境管理,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督促农户按照标准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修订公布了30个无公害农产品和24个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重点推广了绿色防控、控肥增效、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等22项提质增效配套技术。截至2015年底,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有44家,产品92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生产企业有33家,产品101个;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有19家,有机产品49个。“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等6个地方特色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5个旗县区12个生产基地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251万亩。

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安全意识

近年来,我市将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摆在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位置。在各企业和主体责任部门中加强网格化监管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诚信档案制度、日常监管巡查记录制度、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监管制度的落实;推进主体责任落实,监管单位和被监管单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到100%;重点推进农畜水产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药、兽药等投入品记录档案,强化用药监管;加强饲料生产企业备案工作落实,对全市26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备案,其中25家已经通过审查备案,还有一家正在进行备案。(文/赵  剑)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