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椅子还没坐热,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这一做,就是30多年。图为青年李保国在为农民讲授果树栽培实用技术。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李教授常说,农民急需的技术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要多搞‘雪中送炭’的技术,不做‘锦上添花’的文章。”李保国的搭档河北农大教授齐国辉说,李保国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能治穷、有市场。图为李保国教授在为果农示范剪枝。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作为一个林业专家,一定要了解农民,给他们听得懂、用得上的知识。”李保国曾说,农民最讲究眼见为实,要让农民把技术学到手,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李保国讲授技术通俗易懂,深受大家欢迎。图为邢台临城,听说“李老师”要来,附近的村民们早早在路边等候。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李保国曾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李保国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还是自己开车好,方便工作,说走就走。”李保国曾说。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4月1日,邢台—南和;4月2日,邢台—前南峪;4月3日,邢台—南和;4月4日,邢台—保定;4月6日,邢台—内丘……4月8日,顺平—保定……”李保国的日程表详细记录着他心系农民、情洒太行的赤子之心。多年来,李保国这个放在车上的小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行程的细节。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扎根太行35年,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现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很多地方找来,能坚持多去一个地方,就不能少去一个。也许多去一地就能改变更多老百姓的生活。”李保国曾说。而对于他来说,他的鞋子只有在买来的那一刻是新的。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李保国30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林栽培的教学工作,大山便是他的实验基地、他的教室。除了培育学生,他还会指导农民。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太行山上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南合红树莓……图为绿岭核桃种植基地,昔日的乱石岗,变成了“果满树、草满地、鸡满园”的美丽乐园。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30多年来,从太行山片麻岩山地到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将几十项科技“种子”播撒在1826万亩山地上,为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带动10余万人脱贫致富。乡亲们说,如今家家能盖新房、买小车,都是“李老师”的功劳,他是太行山上的“科技财神”。图为李保国(右一)指导苹果栽培。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技术把式”。而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四十多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有百余个。去年冬天,李保国还主持召开了首届岗底果农专家论坛,11位农民登台演讲,他一一点评。村民们说,这样的论坛很实用,也很解渴。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教授: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

李保国走了,太行山区的乡亲们却说,他们会永远记得“李老师”。生前,村民将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矗立于村口;身后,村民将他的骨灰撒在太行山上的沟坡、果林,让他长眠于太行的怀抱。

(文字:光明网记者张薇整理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