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鄂尔多斯市实施水土保持返还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果

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了推进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建设,市水保局利用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补助资金做引导,带动民间资本投入生态治理,选择具有一定治理基础和积极主动的企业,在城镇区、工矿区、经济开发区及新农村新牧区周边开展返还治理精品工程建设。

一、科学决策,规范实施,返还治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施规范、措施得力、效益明显”的项目实施原则,采取成立专项工作推进组、加强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大力推进返还治理项目建设。我市从2012年实施返还治理项目以来,截至到2015年,共安排了24个返还治理项目,总投资4959万元,其中返还治理补助资金2030.4万元,带动企业投资2928.6万元,综合治理任务面积32平方公里。目前,累计完成项目建设19个,完成投资4116.84万元,引导企业投资2410.45万元,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9.76平方公里。

二、精心组织,严格标准,打造返还治理精品工程。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市水土保持局始终把工程质量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严格落实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和严要求的“四高一严”建设程序,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一线蹲点进行技术服务,社会各界以及农牧民广泛监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督查,确保措施一步到位,任务一次完成,质量一次达标。目前,已建成哑麻图矿区、巴隆图矿区、乌兰陶勒盖、水洞沟、哈马太等9个高标准精品工程。

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着力突显不同效益。在城镇区重点治理周边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突显景观效益;在工矿区大力种植沙棘、山杏等经济林,发展产业,突显经济效益;在水库库区着力提升库区环境,为库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水利风景区奠定基础,不同类型项目区侧重点不同,但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树立推广示范典型。

四、发展产业,建设民生水保,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市水土保持局以“发展产业,打造精品,建设民生水保”为抓手推进转型发展,将改善民生作为返还治理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想群众之所想,构建群众增收的长效机制,如东胜区巴龙图矿区和昌汉沟矿区通过在矿区治理的排土场上种植沙棘原料林,既实现了矿区治理,同时通过沙棘种植管护和采摘沙棘果叶、枝条,促进项目区农牧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返还治理项目通过企业、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真正使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与地方农牧民的增收致富紧密结合,真正调动农牧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与管护利用的积极性,真正达到“治一方水土、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多赢目标,为助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