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采石矶大捷:执行力发挥作用

[摘要]虞允文本来是一位文官,是来前线慰劳的,看到前线紧急成这样,于是挺身而出,以书生的身份担任前线军事指挥官。虞允文的出现,有利于凝聚优势,提升战斗力,同时寻找敌方的弱点。

一场战争的强弱对比未必是绝对的,执行力强,可以转弱为强,以自己的强项克制对方的弱项;执行力弱,原有的强项都有可能变成弱项,反而被敌人所制。

公元1161年的宋金采石矶之战即如此。当时就双方战力而言,金国占上风。金国皇帝完颜亮17万大军南下,到达淮河北岸,计划从寿春渡过淮河。而南宋在军事防御方面,经常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总是任用一些奇葩将领,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蠢事。例如负责淮西方面军事防御的建康都统制王权,看见金兵的影子就吓得哆嗦,立马撤军,然后自己开溜。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年在顺昌城下重挫金兵,令金兀术胆战心惊的老将刘锜,居然听从了上峰的命令,放弃淮河,退守长江。

俗话说长江是天堑,其实如果没有淮河的屏障,长江也发挥不了天堑的作用,因此军事上有句话叫做“保江必先保淮”。曹操曾写信给孙权,威胁他说:你别以为长江是天险,其实在江面狭窄的地方,我轻轻松松就可以渡过来。张昭劝孙权投降的理由就是:长江天险,曹操已与我们共之。因此,古代中国的南北方政权,经常在江淮之间激战,为的就是争夺淮河。北方夺取淮河,南方的长江就失去遮蔽;南方夺取淮河,等于多了一重缓冲地带。长江作为天险,其实在军事意义上未必完全成立。

淮河一失,南宋的长江防线顿时裸露在金兵的铁蹄下,老英雄刘锜为此老泪纵横,愧疚到死。这个时候,金军居于强大的一方,兵力多,达17万,又夺取了淮河,逼近长江,金主完颜亮得意洋洋地写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完全是志在必得的气概;而宋军居于弱小的一方,兵力不足两万,长江的遮蔽地带又被敌人夺走,而且即使在这个时候,宋军还在闹笑话,一位指挥官命令在长江的沙滩上布置防御工事,插立栅栏,老兵们说:大人,这样是不行的,工事立不稳。结果,江水一来,就将那些栅栏全部冲走,让人哭笑不得。

虞允文塑像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出现了一位关键的英雄人物,这位英雄就是虞允文。虞允文本来是一位文官,是来前线慰劳的,看到前线紧急成这样,于是挺身而出,以书生的身份担任前线军事指挥官。虞允文的出现,令宋军的执行力得到改观,有利于凝聚优势,提升战斗力,同时寻找敌方的弱点。

虞允文首先提高了士气,以忠义和富贵感召军队,说:“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同时他力斥犹豫彷徨的临战态度,当时有人说你虞允文不过是犒劳前线的文官,怎么带兵打仗,虞允文斥责说:“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如果社稷不保,我的文官也做不了,这其实也是在告诉大家,不力战就没有退路。

虞允文敏锐地意识到,宋军虽然兵力只有1.8万余人,不过敌军的十分之一,然而,单就水上作战而言,17万金兵连这1.8万人的战斗力都没有,因为金兵用于南下的战舰都是临时改装的,抵御不了风浪,而宋军拥有先进得多的艨艟、海鰌、车船等战舰,水师不是说人多会游泳就行,还得看装备。

就水上战舰和作战能力而言,宋军的水师处于强的一方。虞允文的使命就是将这些优势元素集中起来,并予以加强。他们在石矶大败金军,又在京口阻遏金军不得南下,完颜亮因兵败而焦躁,强令三日之内必须拿下长江,结果被部下暗杀,金兵攻长江无望,乃退兵,“丙申,敌人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以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刘锜握着虞允文的手说:你们书生救了国家,我作为老将自愧不如。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不要被外表吓到,而是要凝聚自己的优点,找出敌人的弱点,变成实质上的以强克弱,从而取得胜利,这是我们要从采石矶大捷中学习的。(文/刘黎平)

[责任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