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郭军:寒我一人冬 报得万家春

核心提示:就在2015年11月27日,郭军所管辖的供热一次网干线人井内供水管道发生泄漏,当时一次网供水温度85-86度,人井内温度达45-56度。今年,郭军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

寻找鹿城最美工匠

开栏语:

“工匠精神”,一个似乎在渐渐被人遗忘的名词,因为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里雕玉工匠的生动写照。三千年前,我们就有了专业的工匠,从古代玉器到青铜器,从漆器到瓷器……正是中国工匠们一代代口传手授、薪火传承,才绘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而在鹿城,各行各业都不乏能工巧匠,他们身上不但有劳动者共有的独立、务实的气质,也散发出了这座城市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特推出“寻找鹿城最美工匠”系列报道,带市民走近那些在生产一线持续发热的“牛人”。

“虽有凌云志,只做寻常事。寒我一人冬,报得万家春。”

一首自创的小诗表达了郭军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25年来,坚守和奋战在供热生产、检修第一线,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付出,从一名普通基层热力工人成长为供热行业的专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诺言。

从普通工人到行业专家

4月22日,记者在惠民家园中心站见到了郭军。现在的他本可以坐在办公室钻研一下供热的技术问题,可他总是闲不住,除了到抢修第一线,他还不时到自己管辖的热力站亲自检修设备。这不,刚过供热期,他就到热力站和同事一起维护阀门。

与郭军一起工作了20多年的王强1994年进入供热公司,他至今记得第一天报到时,郭军领着他给几家老年住户处理暖气不热问题时的场景。“当时进到老人家里,郭军拿着工具简单地在暖气片上敲打了几下就让我配合把暖气片卸下来。原来暖气片里淤积了很多污垢。他把暖气片清洗以后再安装好,暖气不一会儿就热了。”王强说,当时他就特别佩服自己的这位师傅,“也是从那天开始,他就成了我的偶像。”

也许王强当时的“佩服”是刚入行的新鲜,之后的佩服是打心里给郭军点“赞”。王强记得,那时候,很多工作人员对阀门检修都没有概念,只能参考一些资料。当时担任班长的郭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摸索到既能让阀门拧得紧,又不会让它脱扣的窍门。“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他研究出的这个窍门。”王强说。

除了能在阀门上琢磨出妙招,郭军在热力站的软化罐上也大显身手。

软化罐是供热水进入管道后阻止钙镁离子吸出,起到提前处理作用的装置。一旦软化罐失效,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增多就会使水变成废水无法使用。每年供热期,都有大量的水因软化罐失效问题白白流入下水道。郭军发现这个情况后,研究了很长时间,把二次网的水通过降温、降压后引入软化罐,再冲入管道里。这样,使用过的水再利用率可以达到90%,既节约了水又节省了企业的开支。

用听诊器为管网“治病”

郭军不仅在工作中钻研,就连生活中也想着工作。

有一次郭军到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给他检查,他不问自己的病情,却问医生手中的听诊器从哪里可以买得到。从医院出来他不是回家,而是径直来到医疗器械门市,购买了听诊器,来到单位拿着听诊器趴在地上左听右听。后来,同事们才知道这是他在研究一个新发明——用听诊器给失水管道“治病”。用听诊器查找供热管网失水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隐蔽供热管网失水难以查找的问题,每年为公司降低水费支出约100余万元。虽然现在有了新的检测仪器,可有时候遇到了疑难的管道漏水还是会用到这个办法。

郭军并不是学习供暖专业的“科班生”,他仅仅是一个电焊工人,但他知道要想干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努力学习供热专业的知识。20年来,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不论工作有多忙、有多累,从来没有放弃过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他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对供热管网维修及暖通知识认真地学习研究,他订购了大量的业务书籍、刊物和相关资料,先后自学了《管道焊接工艺》、《管道安装实用手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大量的专业书籍,使自己的眼界不断开阔,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更新,业务功底更加深厚。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很快便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天沿着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向巡查一遍,或者是到热力站检查了解设备的状况,哪里有分段截门,哪里有支线,主干线的管径有多大,他都了然于胸。热力站哪台设备有问题,他一听便知,同志们信他、服他,称他为管网活地图、设备守护神。干一行,钻一行,凭着这股钻劲,使一个普通工人出身的成了集中供热行业的专家。

“这样的共产党员我服”

在包头,有这样一支抢修队,它就是市热力总公司供热六车间的机动抢修队。供热六车间的机动抢修队担负着35座热力站范围内57万平方米、7000多家用户的室内采暖系统的维修、服务和突发事故的抢修任务。郭军作为团队的领头人(车间主任),时刻要求自己和队员要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时刻把用户的冷暖记在心头。这支优秀的团队在队长郭军的带领下,取得了连续十余年用户满意率100%的好成绩。

每到夏季,抢修队都要为一些供热效果不好的用户进行室内维修改造。由于大部分用户室内都进行了装修,部分用户对改造工作不理解,担心因为维修改造管道会破坏“新居”,不愿意让修,使检修工作无法进行。郭军经常楼上楼下跑个不停,来回做协调动员,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最多的一户做了7次工作,看到他如此的诚恳和耐心,用户被深深地感动了,终于同意改造。为了减少用户的损失,他宁愿自己干活费劲,也尽量不破坏房间的装修。一些管道紧贴地面,为保护地砖,郭军带领大家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改造正值盛夏,气温高达30多度,在狭窄、闷热的供热人井里干活,手里的焊枪喷着2000多度的火焰,汗水将工衣完全浸透,顺着衣领、裤脚滴落,脸上被焊枪的火焰烤爆了皮。等到从地沟或人井里出来,身上的工衣上显出了白白的一层被汗渍。这样的事例对郭军及抢修队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2014年10月,郭军所负责的口岸小区热力站压力一直不稳定,导致部分居民无法供热。经检查发现一栋居民楼前供热人井内漏水,可是井内灌满了污水,经抽排三次后仍有50多厘米深的污水无法抽净,围观的群众看了后直摇头,纷纷议论,“这哪是人干的活,再冻几天吧。”面对用户的期待,郭军穿上雨衣下到井里,地沟只有半人高,他弯下腰忍着令人作呕的臭气,顺着水声借着手电的光艰难地往前蹚了八九米,发现了漏点,随即制定抢修方案,强忍着臭气,蹲在污水里,一干就是90多分钟。等他从人井里出来,围观的居民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干过多少脏活、累活,已无从记起,每次郭军都冲在前头、干在最后。人们常说,“郭军这样的共产党员我服。”

他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

就在2015年11月27日,郭军所管辖的供热一次网干线人井内供水管道发生泄漏,当时一次网供水温度85-86度,人井内温度达45-56度。为保证抢修的安全和进度,郭军与抢修人员在人井内共同参与抢修,顶着喷涌的热水,他一干就是7个多小时,终于将漏点处理完毕,全身湿透的他从抢修现场回到队里,浑身上下都已结成冰,脱下的工衣直直的立在了地上。抢修工作安全顺利及时完成,确保了辖区200多万平方米用户的安全及时用热。

工作虽然辛苦,可郭军讲起来都是满脸的笑容,因为看到家家户户都暖和了他觉得也值得了,“酷热如煎,高温三十三。汗水洗面手不闲,条条管线相连,今冬为何不冷,供热服务周全。”一位老人在看到他们维修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仅仅是郭军及抢修队队员们不畏艰苦认真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他们敬业精神的褒奖。

在郭军的时间表里,几乎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郭军以前还喜欢写打油诗,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可工作越来越忙,把他仅有的爱好也妥协给了工作。妻子曾半开玩笑地说:“他在单位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陪我和孩子的时间,对工作付出胜过了对家人的关爱。”把主要精力倾注到企业生产运行上,他常为自己缺少对家人的关爱而愧疚。岳父生病住院,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只能利用夜间空余时间,到医院探望岳父。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父母亲,经常好几个星期都见不到他一面,他只能打电话问候父母亲,老人从没有埋怨过他,老人知道,在儿子心中,所从事的事业重千斤。

【链接】

郭军先后获得“包头市热力总公司劳动模范”、“包头市劳动模范”、包头市“十杰”青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郭军带领的机动抢修队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殊荣。

今年,郭军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