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最牛“手艺人”的飞天梦

1.施品芳在整理自己刀具,施师傅介绍说,别看这些刀具其貌不扬,细微的角度不同、弯度不同就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一个小小的零件往往要用到十几种刀具才能完成(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2.施品芳在开工之前研究零件的加工图纸(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3.施品芳从上海飞机制造厂内停靠的一家“运十”飞机旁经过,七十年代初,20多头的施品芳刚进入上飞厂,就投入到运十的研制过程中(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4.施品芳在车床旁给正在加工中的零件降温(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5.施品芳正注视着加工中的零件(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6.施品芳在加工零件前研究零件的加工图纸(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7.施品芳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测量零件的精度(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8.施品芳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测量零件的精度(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9.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10.施品芳在操作机床(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11.施品芳在整理摆放自己工具的工作台(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12.施品芳在检查保养加工刀具(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13.施品芳(左一)和徒弟们在研究一个零件的加工方法,目前施品芳带着六个徒弟,其中两个人已经可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14.施品芳在自己的工位旁留影(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15.施品芳在运十飞机的驾驶舱内参观,这家停靠在上飞厂内的运十飞机寄托着施品芳青年时代的中国民机梦(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16.施品芳在运十飞机的客舱内参观(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17.施品芳在上飞厂内停靠的运十飞机旁驻足,施品芳曾经参与了运十飞机的研制,也见证了运十飞机的首飞(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18.施品芳在运十飞机前留影(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19.一把用来测量零件精度的千分尺已经在施品芳身边30多年,施品芳介绍说,中等难度零件的加工精度都在百分之一毫米,相当于正常发丝的六分之一左右。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20.这就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责任编辑:李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