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即墨之战:孤城中现千余头壮牛之谜

[摘要]在齐国被燕国以及诸侯联军击败之后,很可能大量的地方势力和富豪,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流亡集中到了即墨和莒,这两地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财力,这样才有可能跟燕军长久消耗。

公元前279年的即墨保卫战,是战国史上一次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战役,因为这对于齐国而言,是一次几乎没有希望的绝地反击战,居然用火牛阵突破燕军数年的围困,不仅击溃围城部队,还一举收复被敌军攻占的七十多座城池,恢复齐国。但关于这次战役,点赞多多,疑点也重重。

孙吉全油画 《即墨之战——田单火牛阵》

首先,为什么即墨这座岌岌可危的孤城有上千头壮牛。古代衡量一个地方的生产力,往往以马为计量单位,比如说万乘天子,千乘诸侯,百乘之家。就算是现代,像马匹牛羊这些牲口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因为马牛羊都是要消耗大量粮食的牲口,越多就说明该地区的生产力越高。

而齐国在几乎亡国的情况下,即墨已是一座军事意义上的孤城,城内军队和老百姓可能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剩余的粮食养活一千多头大活牛?个中奥秘值得深思。还有一个现象,《史记》也有交代,就是即墨城中还有大量的富豪,即墨守将田单命令城中富豪贿赂燕军,“令即墨富豪遗燕将”,希望在城破之日,燕军不要掳掠他们的家人和财富。

从这里看出一个信息,在齐国被燕国以及诸侯联军击败之后,很可能大量的地方势力和富豪,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流亡集中到了即墨和莒,这两地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财力,这样才有可能跟燕军长久消耗。当然,这和即墨地处胶东,物产丰富有很大关系。作为战略要地,不光是有军事上的硬件,也要有物资上的保障。

而另一个原因恐怕跟乐毅的战略目的有关。乐毅带领燕国军队和诸侯联军在短时间内横扫齐国,夺取七十多座城池,几乎灭亡齐国。为什么他的大军一到即墨城下就停留了呢?很有可能乐毅不只是想在军事上解决问题,更想在政治上解决问题。

占领齐国不一定就拥有齐国,因为还有人心向背的问题。乐毅估计到齐国还会有强烈的反抗,而且霸占齐国的大好土地也会惹来其他诸侯国的嫉妒,他此刻放下军事手段,反而用与闪电战截然相反的办法,慢慢消化自己的军事成果,变鲸吞为蚕食,将齐国人心争取过来。因此他尊重齐国当地的贤人,不准军队骚扰这些人居住的地方,以争取人望。所以,才有了对即墨的围而不攻,或许,即墨因此还有了与外界的经济往来,从而养活一千多头牲口也不是个大问题。

乐毅的战略是正确的,对齐国而言,也是极其可怕的,一旦即墨和莒的周边地区完全臣服于燕,这两座城市就真的成了孤城;对乐毅的战略,燕昭王是懂的,因此大力支持,可是燕昭王死了,新老板燕惠王不懂乐毅的磨叽,于是换帅,换成了骑劫,也换了打法,变长期围困为加强攻势,争取短期内拿下即墨和莒。

乐毅的战略需要长期执行才会有效果,齐国人怕的也是这个,骑劫一上任就推翻乐毅的全盘计划,则使前面的消耗围困全部泡汤。

乐毅的战略被破坏,燕国军队也失去了之前培养起来长期围困的耐心,变得急躁,寻求短期决战,要有看得见的战果,齐国要的就是这个,与其被蚕食,不如奋力一搏。

而当田单发起火牛阵决战燕军的时候,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一起攻打齐国的诸侯联军已经解散,燕军也变得消极,当初一鼓作气的决心已经动摇。因此,当即墨城内千头火牛一冲而出的时候,冲散的不只是燕军的包围,更是燕军长期作战的决心,一个地方溃散,其他地方自然也跟着溃散,因为大家都没有耐心了。而乐毅长期围困的战略,也有一个反面效果,那就是齐国各地的反抗力量有了足够的成长时间,趁着田单的火牛阵,一涌而起,终于成功击退侵略军,恢复了齐国。(文/刘黎平)

[责任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