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只因深爱着这枚检徽——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人冯秀先进事迹

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被视为法律和正义的化身,他们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与邪恶正面交锋,他们监督和维护法庭审判的公正,他们就是“国家公诉人”。在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里,一位年近半百仍坚守在工作一线的公诉人,用他的睿智和努力、时间和精力始终如一地捍卫着国家公权力,只因他对这枚检徽爱得深沉。

他就是冯秀,一名普通的公诉人。

冯秀于1995年考入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在办公室、反贪局、研究室和公诉处工作。从检二十余年,他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3次,两次被市直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自治区检察院纳入公诉专门人才库。

冯秀2007年撰写的理论文章《建议将初查制度写入刑诉法》被《检察日报》刊发,又被内蒙古法学会主办的杂志《法学研究》转载,对目前的工作仍具指导意义。由他执笔的《关于“完善查办职务犯罪的程序和措施”改革专题调研的报告》在自治区检察系统反响强烈,并在当年自治区院向高检院的报告中被采用。

从事公诉工作以来,他办理了多起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在全市影响较大的疑难复杂案件和新型刑事犯罪案件,共办理一审、二审和请示案件130多件,复查自治区检察院和市政法委指定案件6件,提前介入侦查案件4件,其中不乏大案要案。所办案件全部案结事了,无一反复。尤其在打黑除恶“雷霆二号”专项行动中,因成绩突出被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评为全区打黑除恶先进个人,荣记个人三等功。

这么看来,他似乎并不“普通”。

可他还是谦虚:“又不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份内的工作而已。”

心思缜密明察秋毫办理案件的“有心人”

使利益关系相同者信服易,而使利益冲突者败得心服口服很难。冯秀就是这么一位连被告人都服他的公诉人。

公诉工作,既是一门充满斗争艺术的检察工作,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门面工作。公诉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检察机关的形象代言人。出庭支持公诉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能否使犯罪者认罪伏法,实现公诉的法律效果,还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能否通过支持公诉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使旁听群众受到法律教育,树立人民检察院的执法公信力。

在办理温某某等13人特大跨省贩毒案件过程中,嫌疑人中一名20多岁的重庆女孩以听不懂其他被告人的方言为由,拒不承认其参与毒品犯罪。女孩的坚持和楚楚可怜的表现打动了在场很多人。正在大家因同情而将正义的天平倾斜向女孩时,冯秀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他被告都习惯说普通话,还巧妙地通过用当地方言与这女孩对话的方式,当庭揭穿了她的谎言。女孩随即哑口无言,其狡猾的真面目大白于法庭。冯秀以一名优秀检察官高超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该案还曾被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制作成时长30分钟的专题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冯秀总是给犯罪嫌疑人机会,让他们有话尽量说。这样可以改变控辩信息不对称的格局,掌握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我们发挥控诉职能。”曾经的工作搭档乔阳讲起合作经历总觉得受益匪浅。“在共同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中,我撰写好审查报告,并且起草了补充侦查提纲,当时自己很得意,觉得工作做得还不错。冯秀看完后,却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我没有沉下心工作。我认真做了半个多月的工作,还被这么批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当看过冯秀修改过的补充侦查提纲,将我之前提出的十六个要点完善为近三十点,我的脸瞬间就红了,心里真是由衷地佩服。”

2013年,在办理四子王旗某局总工程师范某某受贿案时,被告人聘请了自治区十佳律师之一为其辩护,该律师提出了8组证明被告人罪轻和无罪的证据。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冯秀带领侦查人员亲赴四子王旗核实证据。经过一周的紧张调查,冯秀做好了充分的庭前准备。开庭时,双方展开激烈的唇枪舌战,被告律师最终在铁的事实面前哑口无言,无从辩驳。开庭前胸有成竹的被告人此时气急败坏,当庭和其律师发生了争吵。最终,被告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2015年的职务犯罪案件复查过程中,该案的复查人评价此案“案件证据全面,证据链条稳固,是一个精品案件!”

“作为公诉处内勤,与冯秀接触最多的就是案件交接。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他是一个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了极致的人。”同事贾艳介绍,案件交接中,一般情况下把案卷材料数量交接清楚即可,但冯秀却更为细致。在接到案子的时候会严格按照卷宗编号对案卷进行梳理、排序,如果一个案件涉及到指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罪名,他还会把卷宗按照不同罪名进行分类。“工作严谨程度近乎有些‘强迫’,值得年轻人学习。”

孜孜不倦学无止境硕士学历的“冯博士”

作为当代公诉人,必须具备全新的现代诉讼观念、深厚的法律积淀以及全面的知识涉猎。作为吉林大学刑法学硕士,冯秀丝毫不满足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仍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手机里下载的供他上下班路上听的“百家讲坛”和各类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几乎占用了手机的全部内存,并且还在不断地更新。

为了适应电子化办公,冯秀硬是把五笔输入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不夸张地说,打起字来比年轻人还娴熟。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学的不易也几乎打败这个“硬汉”。“刚开始学打字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出蹦,打的都没信心了,但是工作需要,还是硬着头皮坚持练习。”说着,冯秀拿出一本《新编字典》,熟练地翻到“字根表”,介绍说,“有的字不会打,就需要查字典”。那股子虔诚认真的劲儿就像个小学生。

为了不断巩固和更新法律知识体系,冯秀经常自费购买专业书籍和专家讲座课程。“有一次和冯秀去自治区检察院汇报案件,完成工作大约是下午三、四点,距离返程火车的发车时间还有几个小时,本想去逛逛街或者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冯秀却带我去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同事余卫钊讲到,冯秀带他乘坐公交车几经辗转,去到了内蒙古大学门口的“蒙检书屋”。这里专业出售法律方面的书籍,顾客较少。“见冯秀来了,服务员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一看就是‘常客’。他走到职务犯罪书架附近,聚精会神地从书架上一本本地寻找,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手中拿着本书惊喜地对我说,‘这本书很有价值,正好能够帮助我们把今天的案子搞扎实了!’然后他看了看后面的标价,一本书要近百元,虽然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慷慨’地付了钱。”

说起他的书,就像找到了打开他话匣子的钥匙。办公室满满当当的书柜前,他抚着一本本“宝贝”如数家珍:“《临床病理学》,这个对非法行医、医疗事故判定很有作用,要是不学这个,人家做出的鉴定我看不懂,那怎么行;《纳税会计》对了解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情况很有帮助;《药理学》曾经帮助我破解过一个制毒的乡村医生撒的谎;哈哈,这本《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就有故事了,那是自治区首例内幕交易案件,领导把案件派给了我,那没办法,学吧,当天就去买了书,后来在开庭的时候,被告律师还以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呢!……”每每涉及到一个新领域的案件,他便会进行相应的学习,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得他在面对疑难案件时,也常常能以理论联系实际,作出精辟独到的分析。

说起这些书的“来头”,却不只是自费购买这么简单。据同事张帅爆料,只要冯秀有机会去别人的办公室里,就会到人家书柜前看看,发现有用的书籍便向主人借来看。“也有不愿意借的,他死磨硬泡也要借回来看。”有一次他们同去集宁第三医院办案,在医生办公室里,冯秀发现了一本很少见的医学类专业书籍,刚好办案用得上,便张口问人家借。因为此书比较少见,医生不愿意借给他,他就说要买,不行就给租金,还真诚地表示看完一定会还。医生见他这么执著就借给了他。回来后,他从网上、书店等多种途径都没能买到,甚至还托刚好要去外地的朋友帮忙找找,仍然没有买到。“即使这样他也没放弃,自己花钱复印了一本,才把原书还给了人家。”

“冯秀爱书,却毫不吝啬把对我们有用的书主动借给我们,让我们能快速成长。”2015年进入检察院的小同事康弘泽说,“我刚来的时候,冯秀拿给我一本《人体解剖彩色图谱》,让我熟悉其中的人体骨骼和肌肉名称,才能在办理伤害和杀人案件时准确地把握案情。”

聊起初到检察院的事情,与康弘泽同时考到检察院的刘书聿也有“故事”讲:冯秀得知她大学时学会计专业,就找到她,希望她能分享一些会计学方面的资料视频给他,以便日后办理经济类案件时更加得心应手。“当我拿到他的优盘正要进行拷贝,却发现内存已满,里面是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他犹豫了一会儿说,不然就把时间最早的资料删掉吧。我照做了,心里不禁对他这种学习劲头肃然起敬。”

冯秀的同事、朋友们有疑问总喜欢向他讨教,因他的博学多识,有问必定能答,便得了“冯博士”这么个外号。“旗县院有棘手的案子办不了,来‘冯博士’办公室聊上半个小时就有思路了,要是能待上一上午,回去就把案子办了。”说到冯秀在工作中的指导,同事张莹莹受益匪浅:“每当我们遇到棘手的案件,找冯秀问问,办案的思路瞬间就打开了,他可是我们公诉处的‘冯大拿’。”其他的同事们也都说,“当遇到‘度娘’都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去问我们的‘冯博士’,十有八九他当时就能给出个权威的答复,没答复的那‘一二’,过不了多久也就有答案了。”

冯秀不光自己爱学,还乐于为大家营造学习的优良环境。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被自治区宣传部授予“学习型党组织示范基地”的单位,市人民检察院里环境适宜、人气高涨的资料室便是由冯秀一手建立起来的。“从做计划、拉购物单、采购、买书,到最后的布置,整个过程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冯秀事无巨细,一一参与其中,仅几个月的时间,这间利用率高、人气旺的资料室就被他建立起来了。”分管领导对冯秀的工作能力赞不绝口。

兢兢业业潜心涤虑案件上的“工作狂”

只因深爱着这份工作,冯秀便把它当成了日子在过。

今年春节期间,大多数干警都在享受着或是家人团聚、或是朋友相逢亦或是外出放松的小长假,而他的春节假期却几乎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陪伴他的只有一沓沓厚厚的案卷和一台用了许久的电脑。因为他又被案子“留住了”。

春节前交给他办理的冯某某等五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案,是建国以来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最大的一起经济案件。涉案金额高达4亿多元,已报案的被害人就达300多名,社会影响极大。案件有卷宗28册,司法会计鉴定报告5册,涉案账册6本,全部案件材料垒起来高度超过了他的办公桌。为了及时、准确办理该案,他利用春节假期,不仅查阅了全部案件材料,现已形成了330多页、达16万余字的案件审查报告。

不仅是春节这一个假期,加班是冯秀的“常态”。当同事下班路过他的办公室,看他还在埋头工作,问他是不是又要加班了,他总是微笑着答道:“案件没有理清,我还不能休息。”住在单位的值班门卫刘连成算是和冯秀“同处一楼”时间最长的人了。老刘每天晚上在单位关门前都要前后楼、上下楼看看,确认单位的用电安全。有好几次发现楼上同一间办公室亮着灯,以为是哪位同志忘记关灯了,上楼检查才知道是冯秀在录案子、阅案卷、写报告。后来,只要发现那间办公室没有关灯,就知道又是冯秀在加班了。给老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整个单位除了值班干警和值班司机外,还坚持每天八点多到单位加班,下午四点半左右离开的,就只有冯秀了,“他的敬业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老刘不知道的是,冯秀不仅人在办公室里,还认真地把心也收到工作中去。他因怕各种应酬聚会的打扰,过年七天假期,他关了七天手机。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他就那么耐得住寂寞,专心做着自己的工作。

每当有人到冯秀的办公室办事,他总是习惯站起来与人交谈,窃以为是因冯秀谦逊的性格所致,而他的同事索飙却道出了这里不为人知的缘由:“冯秀患有老寒腿多年,腰椎也不好,久坐无益于他的身体。来客交谈时,他便习惯起身稍事休息,缓解久坐压力。但他长时间阅卷或录入材料,从座椅中站起来时真是有些吃力,时不时还用手敲打膝盖,步履显得蹒跚。这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沧桑之态,我们看了都觉得心疼。”

冯秀的妻子王建华说,平时他去单位也早,有时候六点半就去了。“上班准时,下班就没个准点儿了。他要是在工作,手机也不开,我就一直等着,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什么时候做饭。”说起丈夫的工作状态,她语气里充满了疼惜,“有时候累的回家连饭都吃不下,可要是不让他做完那点儿工作,他又惦记得觉都睡不着……哎!”

他对工作的这份始终如一的积极性已不仅仅是勤奋就能做到的,更多的还是热爱。因为这份热爱,在多年工作中,他为捍卫法律尊严而执著坚守,为维护公平正义而甘于寂寞。也是因为这份热爱,他不断地学习、钻研,力求将他看重的工作做到极致,将他尊敬的法律不断完善。

秉公执法以法服人检察员敬法也有情

冯秀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已是众所周知。每每说起他办理的案件,眼中总闪着兴奋的光。长期面对犯罪,面对社会的阴暗面,是对法理和道义的坚守使他从没有丧失过信心和斗志,反而越战越勇。

2013年,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达3000万的特大诈骗案时,受害单位系卓资县某局,因缺少被害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言词证据,证据链条存在严重瑕疵。补充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数次要求公安机关予以完善,而侦查人员由于相关证人职务级别较高,产生畏难情绪,一直未开展该项工作。为准确办案,冯秀亲自赶赴受害单位向该局负责人及该县相关领导取证。“我们就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只要法律能够秉公执行,办案还有什么顾虑?”利用两天时间,他们集中完成了对关键证人的调查取证工作,完善了证据链条,最终依法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作为公诉人,冯秀并非时时“冷血无情”,在对待案件当事人家属时,他的慈善关爱之心也能温暖法理外的人情。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当事人家属找到他想要个说法,他总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或事例进行讲解,直到讲明白为止。公诉处处长胡文韬说:“冯秀办理过的案件,没有一起有当事人找到我这儿来,在他那儿就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

公诉人是法律的代言人,打击犯罪,免不了会受到犯罪分子的敌视和报复。2015年,在办理一起贩卖毒品的案件时,冯秀作为公诉人在法庭上提起公诉,并建议法院对某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庭审结束后,被告人亲属情绪极为激动,跟随冯秀冲到检察院公然辱骂,并对他进行人身威胁。对此,他没有对被告人家属冷硬生推,而是站在检察官和当事人的角度,耐心、细致地进行了释法说理工作。最终,被告人家属的情绪得以平息,对法院的判决也表示理解。冯秀用心、巧妙的妥善应对把一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从事检察工作这么多年,他也记不清把多少犯罪的人送进了监狱。期间,不乏一些人想方设法托关系找到他的亲戚朋友想打听案情,也有一些人想通过“礼尚往来”的方式,试图让他给犯罪嫌疑人“松一松”法网,都被他严词拒绝了。有位相处多年的好友因故找到他办公室,软磨硬泡想要让他给“行个方便”,冯秀坚持立场,油盐不进。这位好友无计可施,放下个厚厚的信封拔腿就跑,冯秀马上去追,她已上车发动正要离开。冯秀不顾危险打开车门将信封扔进车内,关门的一瞬间,车也呼啸而走了。“这个好朋友以后再不和我来往了,说我有点‘权力’就变得不近人情了。损失个老友确实遗憾,但我能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也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枚检徽了。”

在大是大非面前,冯秀心中秉持着坚定的党性原则。在细枝末节上,冯秀同样有规范自己行为的标尺。“他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办一点私事。他在呼市办了一个证件,看着取证日期临近,就问我周末回呼市吗,回的话顺便帮他取一下证件。”家住呼市的同事贾艳讲,“冯秀作为公诉处多年的检察官,经常要去呼市向自治区检察院报送案卷材料或进行案件汇报,但他没有利用工作时间为自己办任何私事,哪怕是‘顺便’的也没有,让人钦佩。”

二十余年,他清正廉洁,安于清贫,依法办案,不徇私情,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办案纪律,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忠诚和优秀的高贵品质。

孝顺慈爱睿智浪漫值得托付的“顶梁柱”

冯秀的家就在检察院家属楼里。考虑到楼层房价的差异,当初经济拮据的他们就买了一层的房子。有同事开玩笑说,“一样的户型,冯秀家就大得多了!”进门一看,果然“大”:简单的沙发、茶几、墙角一个衣架、简陋的电视柜上摆放着一台电视,就是客厅全部的陈设了,余下的一片“空地”和没有装饰的白墙显得家里空落落的大。

沙发对面的地上靠墙摆放着两排书,再细数,家里大大小小5个书架,还有窗台上、卧室里、书桌上,甚至厨房里这些出其不意的地方也都摆满了书。这时似乎已没法评价这间屋子是简陋还是富有,却只叫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

冯秀的儿子冯其浩今年上高三,受父亲影响深刻,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只要有空,父子俩一起去逛书店就是最惬意的度假方式了。“我眼中的爸爸是个睿智、博学还幽默的人,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偶像。”冯其浩还调侃父亲是个典型的“处女座”,极具“完美主义”情节,只要决定做一件事,就会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因工作缘故,冯秀的妻子生产、孩子的两次手术他都没能陪伴在身边。“曾在反贪局工作时,有一天冯秀妻子抽不开身,让他去接孩子,他忙着案子上的事,居然就给忙过了点儿,等到想起来去学校,孩子早就自己从新体路小学跑到桥西妈妈工作的地方去了。啧啧,那么小的孩子!”过去十来年的事,反贪局局长宋建岗仍是记忆犹新。每每说起这些,冯秀都是瞬间红了眼眶,不能自已。但问起亲历事件的两位“当事人”,他们却都淡然一笑,“他呀,工作忙呗。我们自己能处理好的事,就不需要耽误他工作。”

当问到冯其浩会不会觉得父亲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去,对家里的关心便有所欠缺,这个懂事的大男孩说:“我知道他很爱我们,只是他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些说话技巧都用不到我们身上,不善于表达,只是默默地为我们做一些事。”其浩睡眠不好,冯秀一直小心甚至谨慎地呵护着他的美梦。据其浩回忆,有一次,冯秀听说前旗一家书店在搞促销,骑了摩托车就奔那儿买书去了。等到满载而归时,正是平时其浩睡午觉的时间。为了不打扰儿子,他就静悄悄地站在门口看起书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其浩睡醒了,听到门口有轻微的声响,才看到倚着楼梯栏杆读书的父亲。

妻子王建华不善言谈,但说起丈夫,句句都透露着钦慕。问起冯秀会不会收取一些人的好处而给予他人一些方便,这个朴实的大嫂老实地说:“才不会往回拿咧,他那个人啊,看见别人可怜还要倒贴呢!”接着解释说,一次他们夫妇逛街,看到寒风中一对老人瑟缩着脖子,耳朵长满了冻疮,就毫不犹豫摘下自己新买的帽子戴在了老人头上,自己却用手捂住了冻得发红的耳朵。还有记不清多少回,遇到衣着寒酸的人一起乘公交,他都会主动帮人家把车钱付了。

说起夫妻间浪漫的事儿,王建华说冯秀也会给她“惊喜”,待到细细问明时,这“惊喜”却让人忍俊不禁。她说,有一天中午冯秀回家,让她猜他要送她什么,“那我哪儿猜得着啊!”然后冯秀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朵大红花来,骄傲地说那是他在单位立了功,受到表彰得来的。大嫂却沉浸在回忆的幸福中说:“那是我第一次收到花,我真为他高兴!”

王建华在桥西做裁缝,每天骑自行车来回,早出晚归,十分辛苦。赶夜路披星戴月,也不知道害怕,只是淡淡地说“习惯了,没什么的。”问到她有没有考虑过让丈夫改行,以他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做个律师一定会收入颇丰,她的生活就会轻松很多。她摇了摇头,拽了句文词儿:“就像他自己说的,‘学而优则仕’,他有才能,要为国家做事,我和儿子会做好我们的事,全力支持他。”

冯秀工作虽忙,可心里却始终惦记着独居兴和老家的父亲。只要抽得开空,便要去帮父亲做田里的农活儿,陪父亲唠唠家常。有几次周五下午冯秀在兴和县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工作结束后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在返程的车上,望着天边夕阳的余晖渐渐暗淡,冯秀惆怅地说:“走到家门口了,真想回去看看老父亲啊。”同事史凌璐说,那就回去吧,反正到周末了,冯秀却叹息一声,说“趁热打铁,还得回去理一理这个案子”。史凌璐的回忆里浸满了当时的感伤,“其实冯秀父亲家就在看守所旁边的村子,每次周五晚上返回集宁,他凄怆的情绪总能带给我一种震撼。”

功成不居择善而从忠于使命的共产党员

在冯秀的书柜旁有个不起眼的小柜子。若不是偶然打开,便要错过一段精彩故事了。柜子里放着些杂物,拨开杂物才能看见柜子的最里端躺着一幅落了尘埃的锦旗,冯秀腼腆地说,“咳,也没做什么,人家就送来了锦旗,也没个地方挂,就放里面了。”

由这锦旗牵扯出一起高校谋杀案来。某高校一女生被谋杀,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辩护称,他和死者是男女朋友关系,女生上了大学,就开始嫌弃他了,要分手,他是用情至深,因爱生恨才酿此大祸。这样看来,死者也有过错,案件社会恶性不算大,可从轻处罚。冯秀接受此案后,认真查阅案卷,深挖案件背后的隐情,经过仔细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和死者谈恋爱期间已有家室,还有一个4岁的孩子,且因犯强奸罪被刑事处罚过。死者是一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女孩,出生于农民家庭,全家人费尽心血培养出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她是全家人的希望。在青春懵懂的年纪认识了嫌疑人,后因看清其真面目决定要分手,遭到嫌疑人多次威胁,最终被嫌疑人乱刀捅死在宿舍。如花般的年纪,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凋谢了,一家人的希望也随之破灭。冯秀在调查了解了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揭穿了嫌疑人的谎言,并因其杀人手段残忍,毫无人性可言,罪行极其严重,依法从重判处。最终,法院以被告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其死刑,目前已经执行。受害者家属为此送了“为民服务执法公正”的锦旗给冯秀,一同办案的同事史卓立兴奋地说:“我来找个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帮您挂起来吧!”可冯秀却说:“有什么可炫耀?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说着就将锦旗收起来塞进了柜子。

一同被埋没在这柜子里的,还有厚厚一叠荣誉证书。面对这些荣誉,冯秀反而没有了法庭上自信的风采,一再强调说,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若非要说有什么特别,就是他有点儿认真而已。

相对于被“雪藏”的荣誉,在冯秀的办公室里、家里最显眼的都要属毛主席像了。

“我爸崇拜毛主席,敬佩他在各种困难时期都能够华丽逆袭,绝地反击。就像他的工作,面对犯罪嫌疑人的狡辩,他也要稳得住阵脚,沉着机智应对才行。”冯其浩的理解只是冯秀信仰中的一个部分。

曾经在湖南学习时,在游览毛泽东故居时冯秀听闻这样一件事,一个小战士得到一条皮带,饿极了,自己煮了一半,留下一半想要给毛主席吃。这样的忠诚使冯秀由衷地感到对党的敬畏,“在从前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人们都有那么坚定忠诚的对党的信仰,有坚强的理想信念,现在生活好了,更要有那样的意志。我把毛主席像挂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就是要勉励自己做个忠诚执著的法律人,做个不辱使命对党忠诚的共产党员。”

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去做了,一做就是20多年。多年来他所办案件从未发生违规、违纪、违法等不良记录和反响,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是因为他对党、对法律职业怀有如此敬畏之心,所以总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忘我的精神对待工作,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这么些年里,也有不少机会到其他行政部门工作,但他都拒绝了。他解释说,“我对自己的角色认同,就是西游记里的沙僧。大家都愿意去当官,可总要有人来挑‘担子’。我能够挑得好公诉这份‘担子’,做好工作时我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那么我就非常安心于充当沙僧这个角色了。”

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坚守、耕耘;他用点滴平凡的工作书写着忠诚、诠释着公正、守卫着安宁、维护着和谐,以实际行动升华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和选择。他认真履行了公诉人的神圣职责,很好地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本色,只因深爱着这枚检徽。(文/ 史泽奇)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