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瑞士缘何成为中国的创新战略伙伴?

 

虽然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米公里,虽然在政治上隶属于永久中立国,但凭借着创新,夹杂在众多欧洲大国中的瑞士已连续6年问鼎全球竞争力排名的第一位。

4月7~9日,瑞士联邦主席约翰·施奈德—阿曼(JohannSchneider-Ammann)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这是瑞士联邦主席多年来首次对华进行访问。由于阿曼就任主席前,担任过瑞士经济部长与瑞士相关企业的总裁,对中国的发展不仅密切关注且非常熟悉。

4月9日,阿曼将访华的最后一站放在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中瑞创新论坛”的致辞中,阿曼表示,此访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与中国签订了“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将创新纳入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绝无仅有的,尚属首次。而且,据本报记者了解,“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提法是由中国与瑞士方面共同提出的。

 

中瑞双边关系的创新

针对独一无二的“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上述相关人士表示,瑞士是创新的国度,中国目前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因此两者的合作是水到渠成。而且,自1950年中瑞建交以来,中国与瑞士的双边关系一直走在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例。

上述相关人士举例到,比如,瑞士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其次,中国与瑞士早在2013年就签署了自贸协定,生效已近两年,而中国与欧盟的自贸协定(FTA)还在漫漫长路的谈判中,欧盟希望与中国先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再谈自贸区的建立。第三,瑞士早早地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欧盟目前还在纠结。因为世贸组织(WTO)的相关协议,中国将在加入WTO15年后,即从2016年12月11日开始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此外,今年3月,中国与瑞士已率先达成外交护照互免签证的协议。瑞士还是首批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之一。

因此,上述种种突破表明,中瑞双边关系一直引领中欧关系。“希望通过中瑞双边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欧关系的前进。”上述相关人士说道。

据报道,在4月7日下午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会面中,创新也是中瑞双方涉及的话题之一。

阿曼表示,现在正是瑞中两国发展“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时机。中瑞两国在创新方面都有不同的经验,双方可以分享这些经验。“今天,年轻的中国人中出现了‘创客’一代,这个群体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加上中国企业所现有的经验,意味着中国的创新者将打造出明日的技术巨擘。”阿曼说道。

阿曼还对记者表示,希望以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为新的平台,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实现更大发展。他预计,中瑞两国在创新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如绿色环保领域、院校的合作交流等,形成双赢格局,对整个欧洲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瑞士创新的秘诀:政府放手、学徒制引导

阿曼在演讲中表示,尽管瑞中两国面对不同经济挑战,但都已把创新作为发展重点。“对于瑞士而言,自然资源的缺乏、发展成本高都限制都迫使瑞士必须创新。”阿曼说道。瑞士联邦政府研究和创新事务国务秘书毛若·德拉布朗乔(MauroDell'Ambrogio)也表示,作为小国,瑞士必须面临来自邻国的激烈竞争,“如果瑞士企业无法应对国际竞争,就会消亡。”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每年定期发布的“2015/2016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的总体排名已经连续七年力压群雄,占据榜首。

对于瑞士创新背后的秘诀,阿曼将其归纳为商业界和科学界的主导,而不是政府主导。“瑞士创新的主体来自民营领域。在研发创新方面,有2/3来自民营领域。企业家愿意冒风险的精神。”阿曼说道。

在瑞士,为了鼓励创新,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技术创新委员会扮演的融资角色也功不可没。前者以推动基础研究、培养优秀人才为使命,后者为初创企业予予以资金上的援助,并为研发活动提供共同基金。“瑞士公共资金的分配,必须给到最聪明的头脑。还有瑞士的教育体系,非常强调培养人的实用性技能,使年轻人获得一手的经验。”阿曼说道。

德拉布朗乔也指出,瑞士政府不会给予企业压力,而是为企业创造条件,比如对研发进行资金上的援助以及建立国家级别的研发平台。“当然,创新不仅需要科学家,还需要其他层次的高水平劳动力。”德拉布朗乔说道,“年轻人的学徒制,也是瑞士经济保持竞争力的秘诀之一。”

茵艾辛则将瑞士之所以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归纳为三大重要原因:首先,双轨制教育(大学与学徒制相结合)使得年轻人能提前了解企业需求;其次,对于瑞士产品来说,不能只靠量和价格来竞争,必须进行创新;第三,瑞士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只能致力于出口,通过紧密参与WTO、达成各种自贸协定等方式,打开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吴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