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乌市城郊办事处激活基层文化发展活力

乌兰浩特市城郊办事处党工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真正实现了“面向基层,实现文化惠民;面向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面向未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及提高”三大目标。

城郊办事处文化惠民活动始于2012年,最初的目的是引导失地农民和社区中老年团队开展活动,引领城郊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居民参与度、认知度的提高,城郊办事处深入开展了由办事处主导、群众参与的“幸福进万家”公益演出活动,激发基层社区、留守处的活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由办事处主导、搭台,推动社区公益文艺演出创新,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服务,实现了文化惠民活动覆盖最大化的目标。

城郊办事处红联巷社区的“梦飞扬”、联军留守处的舞龙队、环山社区的“红枫叶”、兴北社区的“晚霞”等演出团队陆续组建,这些草根艺术团通过接地气、平民化的表演,把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了城郊居民的家门口。城郊办事处充分整合这一优势资源,每年定期在各社区、留守处开展“邻里节”“消夏晚会”“廉政文化进社区”“迎国庆”等公益演出活动。与此同时,城郊办事处结合政府主导的“三下乡”活动,邀请突泉县和前旗的乌兰牧骑等专业团队走进社区、留守处,让居民共享文化成果。同时,还采取“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乌市文化局、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人员,对社区、留守处的群众进行辅导,投入资金支持各演出团队购置服装和音响器材。还从各群众文化团队的节目中遴选一批精品文艺节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演出20余场次,观众近3000人次。

经过4年的发展,城郊文化惠民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公益演出,社区、留守处的演出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没有演出队伍的社区、留守处也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演出队伍。将政府主导的文化产品分享给居民,不仅促进了民间演出团体的蓬勃发展,还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由单方面向社区、留守处“送文化”向全方位在社区、留守处“种文化”的转变,激发了基层的文化活力。截至2015年底,城郊办事处各社区、留守处民间演出队伍已达23支,虽然没有“高大上”的节目,但却依旧把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了城郊居民的家门口,深受居民喜爱。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