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山寨背后的荣誉需求

res03_attpic_brief

今年以来,民政部已经公布了3批200多家山寨社团。这些山寨社团涉及医疗、教育、能源、房地产等诸多行业,而且多数都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与境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雷同甚至一致。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很难区分这些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的社团组织,特别是那些国字号。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一些机构或个人对社团“服务”的需求,才给了这些山寨社团以可乘之机,从而堂而皇之以正规社团的名义开展活动、谋取利益。

社团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大体上就是发展会员、发布报告、组织活动、搞评选、发奖牌这些。在这些项目上,正规社团和山寨社团没有多大差异,最大的区别是权威性、规范性、合法性不同。相对来说,正规社团的公信力比较高,无论是搞评选还是发布报告,都要公正客观一些,因此留给单位和个人暗箱操作的空间也就小一些。但即便是正规社团,特别是那些“红顶中介”,也有自己的“灰色生意经”。引用审计署发布的报告就是:“依托行政资源,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不当牟利。”正规社团尚且如此,山寨社团就更是肆无忌惮了。你出钱,我出报告;你出钱,我发奖牌;你出钱,我发榜单……就是凭借这些惯用招数,这些山寨社团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中央大力推进协会“脱钩改革”,民政部又公布山寨社团名单,都是为了提升社团、协会的公信力。

没有需求就没有山寨土壤。这应该是山寨社团如此之多的根本原因。上面提到的那些服务,基本上都属于“贴金”服务。它可以给参与单位或个人平添许多荣誉,尽管都是虚假的,但对于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来说,根本不会也缺少能力去判定它的真假。现实中,有不少人执著于名与利,总是要给自己添加尽可能多的荣誉和头衔,不管真假,无论多寡,全部照单全收。当然,这种现象也与社会对荣誉的盲目崇拜有关。许多情况下,有了荣誉和头衔“包装”,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容易忽略真实水平。然而,荣誉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是要授予那些真正优秀者的。这永远是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就助长了社会上对山寨荣誉的需求,就给了山寨社团广阔的成长空间。

类似山寨社团的现象还有许多,比如野鸡大学、山寨研究机构、山寨论文期刊,背后都有庞杂的社会需求。治理这些山寨现象,很难从需求端遏止,而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想办法揭露其真实面目,让其虚假的一面大白于天下,彻底扫清这些无效荣誉供给。这既需要像民政部一样直接定性,也需要媒体曝光,还需要社会每个成员站出来揭露声讨,同时不为虚假荣誉所惑。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