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打造百姓生活的“幸福乐园”

“国道边上商铺门前的旧轮胎、沙堆、砖头等垃圾都哪儿去了?”

“县城里商户门前的杂物都哪儿去了?”印堂子河里的垃圾都哪儿去了?”

“前几天外地的朋友来我家,一进门连问了我好几个‘哪儿去了’,我告诉他是‘创城’的结果,他连说好。”晒着午后和暖的阳光,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卓资山镇居民赵喜奎正在与老邻居们唠家常。

这个春天,和煦的春风把明媚的春光与利民的政策一起吹进卓资县百姓家,百姓们带着激动、洋溢着喜悦互相奔走相告:“卓资县也要‘创城’啦!”

“创城”,就是卓资县响应市委、政府“五城联创”要求,全面开展的“三争四创”工作,即争取在2020年前将卓资县创建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确保在2016年底前创建成为自治区文明县城、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卫生县城和自治区食品安全县城。

“开展‘三争四创’不是为创建而创建,而是要做到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促提高,以创促发展,以创惠民生。”卓资县委书记王晓军如此认为。

基于这个目标,早在今年1月份,卓资县就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部署了“三争四创”工作。在之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把“三争四创”工作作为今年全县八项重要工作之一来抓。得到“创城”的指令后,全县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逐级分解目标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狠抓落实。因“创城”实为民心所向,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城”的认识日益提高,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创城”氛围日渐浓厚,卓资县城里发生了“大变样”。

健全治理机制 环境卫生日益整洁

“以前这河道里全是垃圾,足有两三米深。一到夏天蚊蝇就往旁边店铺里钻,每天得喷苍蝇药,真是闹心!”

“现在每天出门面对的不再是垃圾河了,邻居们都很高兴,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好。”

“我们在这儿住了5年,今年是生活最好的一年。自从年前开始整治河道,我们宾馆的生意也好多了。”在县城印堂子河边经营着一家宾馆的老板贾祺和周围店铺的邻居们望着清理干净的河道越聊心越宽。

雨季充水后的印堂子河将流向大黑河,大黑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是卓资县的母亲河。由于一些人的无序倾倒,普通垃圾车没法进入清理,从前的印堂子河总是裹挟着河道里沉积的垃圾投奔大黑河,给母亲河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在“创城”工作中,治理河道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年河道积水之前,县城管局用10辆农用三轮车,十三、四人轮流作业,仅两天时间便集中清理出150吨垃圾,300米被污染的河道已清理出一半来。

这只是该县开展“三争四创”中环境卫生治理的一角。漫步卓资县城,街道开始变得干净整洁,小巷也不因其隐蔽而受到忽视,积存的垃圾无死角地被逐步清除。往仔细了看,还会发现这一次的环境卫生治理可不同于以往,“精细化”的工作绝对经得起市民的考验:树坑下、林带里,甚至建筑下的杂草都被列入日常清理范围,“创城”的用心可见一斑。

环境卫生的治理是开展“三争四创”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能否开展好创城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卓资山镇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共有42条街道,总长41.3千米,保洁面积共计113万平方米,日产垃圾81吨。同时,由于历史上环卫设施人员不到位等问题,城区还有历史积存垃圾3.4万吨,其中主干街区0.9万吨,支线街区1.2万吨,内街小巷1.3万吨。

积存垃圾本身数量较多,若日产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积累量则会不断增加,严重影响镇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了根除这一环境“顽症”,卓资县在开展大力度清除工作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以达到镇区公共环境卫生的“一次清理,长久保障”。 

一是完善了镇区的清扫保洁机制。从提高主干街区和支线街区机械清扫率和人力保洁密集度着手,在现有280名清洁工人的基础上,城管局还计划招收150人,使主干街区、支线街区的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内街小巷的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主干街区、支线街区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内街小巷无管理盲区、无垃圾死角。

二是完善了垃圾清运机制。针对镇区原有的大垃圾箱要等到填满才倒,垃圾存放时间长,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现在全部换成小垃圾桶,形成了倾倒有序、日产日清、车走地净的垃圾清运机制。同时,配备8辆流动收垃圾车,在城区主干街区提供上门收集生活垃圾服务,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水平。此外,合理配建的垃圾转运站、地箱、封闭垃圾桶等环卫设施也为保持城市清洁出力不少。

三地完善了公厕管护机制。计划在镇区形成建设、管理、清掏三位一体的公厕管理维护机制,合理配建公厕,设立专人保洁,实行定时清掏,做到城区公厕设置便民、清掏及时、环境清洁,逐步解决居民“如厕难”、公厕环境差等问题。

从2月15日启动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以来,在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的推动下,县城管、交警、公安等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城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城区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截至目前,共清理积存垃圾2400吨,清理卫生死角和盲区189处,放置垃圾桶200个,发放宣传资料4100份,张贴和发放整治通告420份,出动宣传车35台次。

整治对症下药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先生,麻烦您将门口的杂物在限期内清理干净,‘创城’是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事情,希望您理解配合!”3月18日下午,在卓资山镇北街,特警们正在配合城管向被下达“整改通知书”的商户们做思想工作。

附近居民段润花和邻居们纷纷议论:“商铺门前乱摆乱放真是影响市容呢!”“是啊,有的地方路都走不通,这下好了,清理得干干净净的,路才像条路了。”“有的商铺把食物摆在外面卖,看着都不干净,还是都收回屋里的好!”

长久以来,卓资山镇上普遍存在欺街占道、店外经营、私扒乱改以及户外牌匾广告不规范的行为,城市“牛皮癣”更是屡见不鲜。开展“三争四创”工作以来,卓资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下大力气整改,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为了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卓资县前期可没少在宣传上下工夫。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通告》和《关于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倡议书》,通过向商户发放、在广场大屏幕和电视上播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广以及每天出动3台宣传车在城区范围内进行广播等方式,使群众知晓整治城区环境卫生的要求,从而配合工作人员顺利推进各项工作。

“对沿街摆摊设点、越门摆放经营等行为,我们首先会进行劝诫,尽量和商户协商,晓之以理,大部分商户都是通情达理的。”城管职工马振国介绍说。

在整治过程中,卓资县城管局首先从规范商户经营行为处着手,按照主干街区严禁、支线街区严控、内街小巷规范的原则,严格落实城管人员包户“五包五不准”,全面开展沿街商户经营秩序“拉网式”综合整治,并集中对学校周围、农贸市场周围、广场周围等重点区域和地段进行整治。

比起欺街占道的商户,沿街流动售卖的“马路市场”构成更为复杂。一些人以此为固定职业,也有部分农户季节性地将自家生产的果蔬运到镇上在路边进行售卖。基于这种情况,城管局制定了十分人性化的整治方式,即引导“坐商归店、农贸归场、临商入市、文明经营”。近年来,镇上已建起3家规范性的农贸市场,使150多户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商家入驻,还计划再建3处,使镇上近300户“马路市场”商户入驻规范市场,并在周边乡镇果蔬上市及中秋、春节两大传统节日期间,开辟临时交易场所,引导商户将市场交易活动迁至指定场所进行。同时,市场内还派驻专职管理人员,对市场经营秩序进行全时段监管,营造售物有序、购物舒适的市场环境。

牌匾广告不规范,严重影响着城镇的形象。该县城管局已开始前期工作,并将按照“一楼一线、一街一景、规范统一”的标准,开展户外宣传广告和门楣牌匾专项整治,做到沿街商户、单位门楣、牌匾、广告等统一规格和风格设置,打造同一街区风格统一、不同街区风格各异的特色街区,体现地域文化、风情民俗特色。

“城市牛皮癣”是影响城镇环境的重要“顽症”。该县采取“堵疏并举”的方式,加大规范广告的张贴行为。“堵”就是综合采取查、堵、刷等措施,组织学校、机关单位和城管系统开展清除行动,并发挥“城市管理短信警示系统”作用,向屡禁不止的小广告发布者发送警示信息。同时,在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处设置广告栏,引导广告发布者规范张贴。

经过两周的奋战,沿街越门摆放、欺街占道、乱贴乱画、私扒乱改、乱倒垃圾污水等不良行为均得到有效遏制,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整治工作初战告捷。

“以前门口就像垃圾点儿,人们随意乱丢,垃圾越堆越多。现在好了,车辆出入方便,门前没了‘几座大山’,心境也开朗了。”国道边的店主刘发强高兴地说。来他家串门儿的李利生也在国道边开店,颇有同感地说:“以前像是住茅房,现在倒像住新房了!”

百姓的生活条件好了,便不再局限于丰衣足食,而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对此,卓资县的父母官却在为县城居民做着更长远的打算。县委书记王晓军认为,一个城市,需要一定的荣誉来映衬,如同人一样,需要一定的头衔来包装;人的头衔多了以后,知名度就高了,办事情要比一般人顺畅;一个城市有了知名度,大企业、大项目就随之而来了。卓资县要通过做好“创城”工作,尽快把现实承载力、保障力、服务力搞上去,把综合环境打造好,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卓资投资置业,聚集更多的人才来卓资发展创业,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文/张雁龙  史泽奇)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