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节地生态安葬越来越流行

4月1日,一场节地生态集体免费安葬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古林人文纪念园举办。32名绿色殡葬的践行者长眠于此,回归自然。

“选择花坛葬,不立碑,不仅节约土地,还能保护环境。在父母生前尽孝,比买一块昂贵的墓地有意义多了。”来参加此次活动的阿珍和她的哥哥、妹妹都觉得,父亲生前是一名老党员,生活节俭,这应该是他最满意的安葬方式。

“父母都是农民,跟着我生活了20多年。他们生前就说过,去世后不要铺张,安葬越简单越好。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也对自己的儿女说了,我去世后,也选择生态安葬,只要你们心里记着我就行了。”68岁的退休职工尹国良说。

“我区2013年开始推行生态安葬,截至2015年底已经有5000多人选择了生态安葬,赤峰市红山区、锡林郭勒盟还组织了骨灰撒海、撒草原等不留骨灰的生态安葬活动。人们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不断加强,丧葬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王庆民说。

王庆民介绍,我区从2011年起深化殡葬改革,先后出台《关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惠民殡葬,对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实施奖补,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2013年以来,我区投入7492万元,为6.3万名低收入群众减免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对全区5013名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实施了奖补。各地还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对丧事活动定程序、定标准,减少攀比、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革命,树立绿色、文明、节俭的现代安葬观念,推进殡葬改革,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自治区殡葬协会副会长鲍文祥说。

“我区乃至全国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前不久,国家民政部等9部委还下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殡葬有效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全区节地生态安葬迈上新台阶,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王庆民说。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