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老三

我父亲那一辈,亲弟兄5个,共生下10个男孩,6个女孩。这10个调皮捣蛋的男娃,也称亲叔伯或堂兄弟。虽然分散住在同一个县的3处地点,但也不乏相聚的时刻,如红白事筵、逢年过节。如果碰到了一块,连玩带闹,亲热异常。不是在一起玩游戏,就是往山上跑追兔子、摘野花、采山果……

1947年,除老大已参加工作,老九、老十尚小随父母在农村外,其余7个一起来到向往已久的归化城,住在东德胜街4号院内,共同进入绥远省立第四中心国民学校(今梁山街小学),高、中、低3个年级都有。每天下午放学后,有的招来同学讲故事,有的埋头写字、做作业,还有的大讲在学校遇到的新鲜事儿。学生们的吵闹声,给安静的院落,平添了不少生气。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便发动了侵朝战争。中国人民义不容辞地掀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斗争。当年。一列列开赴前线、满载志愿军战士的军用列车,在人们的热烈欢送声中,由归绥车站(今呼和浩特站)急驰而过。

此时,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在积极动员大一点的学生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护理工作。当年的“省四”,已改称归绥市第十完全小学。同学们报名的热情,与做其他工作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经过挑选,我们学校也贴出光荣榜,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我们家老三也榜上有名!老三在我们小弟兄中威信最高,人缘最好,他排行第三(我六),我们叫三哥,是三伯父的大孩子。他身材魁梧、高大、壮实。当时读五年级,是班里的尖子生兼班长。

老三不但在学校表现良好,回到家里也是个人见人爱的仁义孩子,祖母常夸他懂事、守规矩,眼里能看见活儿。那时,我们看《小五义》《三侠剑》一类的书,唯独他最爱读《水浒》。

老三报了名,三伯父也被从农村邀请到学校,一连开了几天会。最后一天,凡参加护理工作的家长也戴上大红花,与参军的学生、校长、老师合影留念。

三哥参军后,先在北京市郊通县一带,培训、学习了一个阶段,后来被分到张家口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同志,做护理工作。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三哥的进步很快,他扎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作风及谦虚谨慎的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周围同志的好评,时间不长,就加入了党、团组织,并晋升为护士长。

后来,呼市家中只剩下祖母、我和弟弟3个人,生活十分艰难窘迫。老三把每月几元的津贴费积存起来,都汇给了我们。甚至把穿过的军服、军大衣,还给我寄到学校。我在呼和浩特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经常身穿军装,同学们跟我开玩笑说:“像个复员军人。”其实,都是老三寄给我的。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