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市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是2015年至2017年呼和浩特市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统筹城乡基层文化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指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的地区。通过示范区的创建,可以使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的责任得到明确和加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同时探索出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创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并通过社会化参与方式,让群众在公共文化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如今,呼市初步构建了以“城市文化设施+旗县区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截至2015年底,市辖区域内有群艺馆(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博物馆34个、民族美术馆1个、电影院9个、青少年宫5个、民族剧院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村文化室774个、农家书屋1004个、文化大院(户)50余家。

城乡文化网络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展延伸,通过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村、农家文化大院等创建活动,完善社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农村自主开展文化活动能力,现有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乡1个(和林县)、文化大院50余家、民间业余文艺团队200余支。

呼市还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形成常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我市以“崇尚文明、爱我家园”广场文化活动、百场文化进社区集中示范活动为引领,带动全市各旗县区中心广场及社区休闲广场活动的全面铺开;以“文化人才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为纽带,引导社会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民间社火表演、非遗项目展示等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下乡活动为抓手,举办各类慰问农民工、部队、学校、农村的专场文艺演出,送书送画、送戏到基层,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依托市及旗县区图书馆、流动图书站开展图书公益性借阅服务,实现基本服务内容全部免费开放;以市群艺馆及各旗县区文化馆为阵地,举办各类群众性文艺培训,全面提升了业余文化团队整体素质。

2016年是呼市创建的关键时期,经过努力,呼市要在2017年初步建成体系健全、特色鲜明、效能显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标准和制度,努力在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自治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示范和借鉴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