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驼道掘金者(下)

人所共知,在清代外蒙古是属于大清版图之内的,晋籍旅蒙商牢牢占领着内蒙古和外蒙古市场。外蒙古直接与俄罗斯的土地接壤,中俄恰克图商埠正好处在晋商的绝对势力范围。当恰克图商埠开市之后,公开生意加上“暗房子”(走私)交易,笔者相信,晋籍旅蒙商人在中俄双边贸易中所占有的比重应该是非常大的,这才符合实际。甚至笔者这样看待中俄贸易与旅蒙商人的关系——与俄国的贸易只是旅蒙生意的一种扩延。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以下依据:谁都知道,长期占领内蒙古与外蒙古市场的旅蒙商号,在商品的采购、运输和销售方面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机制。他们在内地拥有牢固的商品产地,同时拥有强大的水运和旱运(即驼运)力量,开展与俄贸易在进货渠道和货物运输方面无须再做任何新的努力,只要搭上早已完善的渠道就可以了。尤其是内蒙古、外蒙古茫茫的草原、无水的沙漠和戈壁,对于不熟悉这里环境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事实证明,旅蒙商是一支成功的商业队伍,这些来自中原内地的商人,除了一般商人所具备的精于计算之外,更有坚韧耐劳、甘于吃苦的品德。他们不但注意蒙古族人民的商品需求,而且对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特别地予以尊重。他们在草原上做生意一概都说蒙古语、随蒙俗,真正做到了入地随俗。

旅蒙商具有刻苦忍耐、勤俭守素的品质,他们常年在草原上经商,一代代忍受着离乡背井的孤独和困苦;忍受着与亲人离别的痛苦,长夜的孤独,特别能吃苦忍受来自大自然的打击和考验,而死亡更是如影随形地跟在他们身边。他们致富的手段,往往被当成终生的事业来看待。他们的认真刻苦简直到了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地步,在这方面晋商有着最为突出的表现,晋商的字号都有着几乎相同的规矩,一个人要想在这里站得住脚,必须从少年时代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商人从少年时代——具体说就是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到归化城来学生意,这一学要整整十年才能出徒。商号有着严格的铺规,号伙不论学徒还是掌柜都一律不准携带家眷;不准打架斗殴;不准酗酒闹事;不准结帮营私;不准嫖妓赌博……商人们把自己一生中最精华的岁月倾注在了辽阔的草原上。所以说,商号宏大的事业是靠底层许许多多伙计职员的努力奉献和牺牲支撑起来的。学徒们用最美好的年华换取着商业的推进。青春、智慧与牺牲就是永远的主旋律。当然,这也与清前期朝廷对入蒙地贸易的商人有不准携带家眷,不准在蒙地娶当地女子为妻等限制有着极大的关系。

斯道绵绵,铁衣重衿,旅蒙商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奔波在草原上。他们所经营的商品从茶叶、铁器、布匹、绸缎,逐步发展到其他的日用百货;从牧民生活生产用品到宗教用品;头上戴的、脚下蹬的、口里吃的,以及蒙古上层奢侈用品,可谓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旅蒙商的活动渗透到了蒙古各阶层的生活中去了,就像人身上的血管一样给整个蒙古社会输送去了各种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旅蒙商的影响居然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在广大的蒙古族牧人的心目当中,除了直接统治他们的蒙古贵族之外就只有旅蒙商了。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