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清华梦

1988年,侄儿谢韬以总分616分的成绩,名列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理科第一名,跨入清华大学的校门。我们全家人过年般地兴高采烈。大哥更是成天乐的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小韬圆了我的清华梦。”

20世纪50年代末,劳碌一生的父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在花甲之年,依旧担任了呼和浩特市医药公司副经理,并且每天坚持乘坐公交车去位于中山东路的公司上班。他的病情时重时轻。一天,他终于卧床不起,被送入医院治疗。沉疴难愈。1964年元宵节那天晚上,父亲病逝。

这一年(1964年),大哥考入内蒙古大学,二哥考入巴盟农机学校,我考入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当时大哥在土默特中学读高中,该校校长孟绍是当地著名的教育家。据说以大哥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不成问题。去清华园读书,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因家庭出身问题,大哥的清华梦落了空。据说大哥能考入内蒙古大学,还是孟绍鼎力推荐的结果。孟先生对有关人员说:“我保他!他大姐能在中南海工作,他难道连内蒙古大学也不能上?”

父亲去世以后,日子过得很苦,但当大哥流露出欲放弃学业、找份工作的想法后,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

1969年,大学毕业并已成婚的大哥、大嫂与同学一道去河北磁县劳动锻练,之后他俩被分配到乌达市(今乌海市乌达区)的乌达市中学教书。小韬于1970年降生。大哥大嫂去了乌达市后,他便由我母亲来照料。喂牛奶、抱着去看病……整日忙碌不休。叔叔、姑姑都喜欢小韬,有时会领他逛公园和逛街,还会给他买一些东西。

大哥大嫂于1977年调回呼和浩特市。小韬已经七岁了,哥嫂把他接回自己的家。在母亲这儿,他接受的是自由式教育。母亲目不识丁,但她的勤劳、善良以及助人为乐的品性,无时无刻地影响和感染着小韬。而在大哥家,他接受的是有规划的教育。父母开始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等有了一定基础后,他们便鼓励小韬多参加课外活动,如游泳、滑冰、跑步、看动画片,等等。力争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清华大学,小韬学的是电子专业。每逢假期回呼和浩特市,他都会先来看望奶奶。每逢元旦,他总会给奶奶寄来贺卡。其中一张上面的照片是个稚拙可爱、抿嘴微笑的洋孩子。小韬在贺卡附言道:“奶奶,照片中的这个孩子像不像我?”

上学期间,他数次赴坐落于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实习。该公司老板对他颇为器重。1998年(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毕业后,他便去了这家公司,担任技术高管。后来他去了另一家公司,仍旧担任技术高管。几年前,该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分部。小韬便经常往返于旧金山和上海之间。他会抽空回呼和浩特市探望他的奶奶、父母和其他亲人。大哥大嫂有时也去美国住几个月。

看着日新月异的呼和浩特,小韬不由怀念起了儿时的呼和浩特市。他想吃大白焙子、羊杂碎、烧麦等当地小吃。有一次,我们与他一同来到回民区的宽巷子,在这里买到了大白焙子。每次回故乡,他都会买些烧麦,带给奶奶吃。

身在美国的小韬时刻惦念着故乡的亲人,还有他喜爱的美食——莜面。每当回呼和浩特市探亲,请大伙儿吃饭时,他总忘不了点凉调莜面等特色菜肴。

他之所以领着大儿子两次回呼和浩特市,就是想让后辈儿孙不要忘掉自己的根。今年若有机会,他还准备再带大儿子回一趟内蒙古。

受小韬鼓舞,弟弟的独生女儿谢瑶于2000年考入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200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后在亚特兰大的一所高校任教。母亲生前曾多次骄傲地对我们说:“我是个睁眼瞎,孩子们的学习却很好。”“那时,你爹死了后,家里生活困难。但我想,再苦再难,也要供你们上学。”

                少年时代的谢韬(左)和笔者妹妹(中)、侄女谢瑶(右)合影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