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大哥大嫂

20世纪50年代后期,小学文化的大哥是共青团员,在农村是有文化的先进青年。在那火红的年代,年轻人经常开展劳动竞赛,大哥有时会有好成绩。

大哥聪明,只要用心,好多事都做得很好。曾在戏班子拉二胡小有名气。他算盘打得好,算数也好,先后当过大小队会计。20世纪80年代建自己土窑时,窑顶圈好后,只剩一块盖窑的土坯。算得严缝合卯,有人赞其"神算"。他贩过马,马的品质价格算得很清。他一人擀皮可供两三个人包饺子。

大哥能受罪,20世纪80年代初,正月与人结伴骑自行车外出搂发菜(对植被有害的行为,现没人做了),吃住在几十里无人烟、零下二三十度的草地,艰辛程度难以想象。

大哥十五六岁时重病卧炕不起,不吃不喝,有时不省人事。乡医看后不见好转。这让心疼大哥的爷爷焦急万分,整天守候旁边,反复唤着大哥的名字说:“你好吧,爷爷替你去死。”后来大哥的病好了,直至康复,爷爷却病倒了,最后离世。大概是传染病,年轻人抗了过来,年迈的爷爷中了枪。

大哥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1957年春,他与邻村几位青年被刚建不久的包钢招去做工。工厂有规有矩的管理,没了家的自由,又是第一次出远门,想家就难免了。他给家里的来信讲了诸多不适。想念大哥的父母接信后,情绪被来信进一步感染,托人代写了回信。我不知写了什么,反正不久大哥偷跑回来,从此扎根农村。

大哥能说会道,有些话虽粗陋却妙语连珠引人发笑。顺口溜更是出口成章,“好吃不如饺子,娘亲不如老子。”是他编的抬高父亲褒奖饺子的顺口溜。“蒸笼耍木锨,扬汽(洋气)。空笼放锅上,不蒸馒头蒸气(争气)。”是他编的歇后语。

20世纪90年代初,大哥娶儿媳去清水河筹借彩礼款,一姨姐鼎力相助,姐弟相约来年夏,大哥接姨姐到后山看看,没想到大哥返家后生了病,1995年去世。表姐也在同一时期离世,姐弟约会成了诀别。

"打竹板,响连声,我来表表二毛仁。后生看见二毛仁,镰割莜麦不腰疼。"这是我八九岁时常常说的一段快板书,原创和二毛仁是谁并不知情。巧的是,1960年大哥与叫二毛仁的女子结了婚。那年正月,二毛仁第一次到我家看人家,做了两件事:帮我母亲缝补了一件衣服,母亲事后夸其针线活好;另一件是包饺子,她和好面后,将拽成剂子的面团在面板上用双手揉滚圆,再把剂子捋到面板的一边,右手将剂子一只一只往左手拨去,左手将其按扁,速度很快,让人眼花缭乱。接下来擀饺皮,更是技高一筹。

大嫂有过婚史,年轻时就耳背,且有一男孩。但人灵巧,又长得漂亮,瑕不掩瑜,父母十分满意。不几天结婚成亲,要的彩礼也全免。那年大哥20岁、嫂子24岁。

婚后,大嫂在缝衣做饭方面,表现不俗。然而,两口子脾气急、而手不勤,生活不尽人意。贫贱夫妻百事哀,吵闹成了常态。大嫂与父母关系也没处好,后来离了婚。虽然大嫂离婚没离家,父母还是为此揪心。

1971年冬,四子王旗老圈滩排演晋剧样板戏,请大哥、李保小去指导,我趁机说服大嫂与大哥复了婚。

大嫂与大哥婚后有4次生育,其中2次难产,大人挺了过来、小孩夭折。大嫂2012年底生了一场大病,住院多日病情渐重,只得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然而惊奇的是身体竟慢慢好了起来,后来痊愈,直到今年正月去世。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