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姜兰代表:民族地区艺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姜兰。(陈立庚 摄)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白建平 陈立庚)“基层文艺人才‘青黄不接’好多年了,民族地区优秀艺术人才留不住、进不来是根源,”全国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姜兰谈起民族地区文化艺术人才匮乏情况皱起了眉头。“我们现在只能演出20分钟左右的小戏,语言类的小品、曲艺和‘瓜嘴’等,如果演出2个小时的整场大戏就得临时外聘演员。”

巴彦淖尔市民族歌舞剧院前身为晋剧团,2003年后改革的歌舞剧院合并了当地包括山西梆子、歌剧团、歌舞团等多个地方艺术团体。“每年平均演出近百场”让歌舞剧院“青黄不接”的现象更加突出。“聘用临时演员原因很简单,编制只减不增、逢进必考将民族地区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锁在歌舞剧院之外”,姜兰介绍道,高水平的文化生活,需要更多更好的文艺人才,就目前基层文化队伍而言,人才短缺仍是影响事业繁荣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越来越紧迫地感觉到,下大力气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艺人才的培养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姜兰代表建议:

一、国家应对边疆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领域给予倾斜,根据文化艺术人才的特殊性,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使用、流通等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对引进的人才应不受地域、身份、学历、职称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挖掘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人才。

二、鉴于艺术表演的特殊性和艺术生命短暂性的考虑,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要像重视经济人才一样重视文化艺术人才,运用待遇、事业等多种手段吸引人才,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每年适当增加一些特殊专业艺术人才的编制。

三、畅通文艺人才新老交替的进出口渠道,对人员流动应不受事业单位分流管理限制,将不适应继续从事专业舞台艺术的人员分流到群众性文化及办事处等相关单位辅导文化艺术工作。

[责任编辑: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