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让“普惠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于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主要就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普惠金融基于机会平等原则,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惠及民生,让广大特殊群体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高品质生活。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普惠金融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为金融改革注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内涵。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章节,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这也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服务不均衡、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商业可持续有待提升等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服务民生方面,工作还不够精准、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对象还不够明晰等,在基层政府和企业中还存在思想“嫌贫爱富”、工作“畏手畏脚”、行动“蹒跚漫步”等,风险意识大于创新思维,放不开胆子,迈不开步子,真正能让普惠金融惠及民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党和政府历来就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把抓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而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路径多样,手段丰富,其中发展普惠金融,用金融服务来惠及民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两会上指出:“坚持普惠金融的理念,坚持民生金融优先,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所有人群、所有地区”。

发展普惠金融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重点在于实际行动,目的在于惠及民生。国家层面已经有了规划,做了顶层设计,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路线图,构建和完善市场、组织、保障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向广大特殊群体进行普惠金融知识普及,让大型金融机构、中小型金融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服务手段,采取更加务实的行动,将工作服务延伸到广大小微企业、农村社区、特殊人群,激发普惠金融的内生活力,让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