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修车师傅与“路人”爱心互助的那些事儿

修理自行车挣的就是辛苦钱,可修车师傅杨恒却经常为附近居民减免修车费用,兜里没零钱就免了,一些小毛病也不收费,12年来一直都是这样。问起为什么这么做,杨师傅说因为自己也经常受到别人的帮助。

2014052310271517361063

杨恒在综合路路口摆着一个修车摊,他们一家也是综合路社区的残疾人低保户。说起杨恒,居民用“热心肠”和“手艺好”来概括。记者来到杨恒的铁皮房时,他正在修理一辆电动车。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到处都是修车的配件,闸线、电瓶、车胎……

杨恒一家2003年从河北省怀安县老家来到青城投奔舅舅。由于他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肢体残疾,干不了体力活儿,就自学修理自行车。刚开始,他在舅舅家附近租了间凉房,那时候技术不太好,为了多挣钱,他每天天不亮就出摊,天黑了也不休息。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他了,找他修车的人也就多了。

就在记者采访时,附近居民赵女士来找杨恒修车。“杨师傅,我的车胎又坏了,是不是该换条新的了?”“我先给你从里面垫上一层,骑着试试看,实在不行咱再换。”赵女士听了很高兴。“杨师傅在这里修车已经十多年了,我的自行车气不足了到他这里打气,他从来不收钱。平时有人来调调闸线什么的,他也不要钱。”赵女士说,杨恒修车手艺好、价格公道,附近的居民都特别信任他,修车配钥匙都是放下就走,办完事再来取。

杨恒告诉记者,这些年附近的居民都对他很好,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大家给的,有时候人们还给吃的,就连他修车的工具也是别人给的,“十多年了,我们全家人都没买过衣服。”

杨恒一家三口都属于重度残疾,海西路街道办事处为他们申请了廉租房。在杨恒家,几乎所有的电器都是好心人捐赠的,只有一台影碟机是他自己买的。“我月收入多则近2000元,少则1000元,我买这台影碟机是为了方便学习技术。”他说,他以前主要修自行车,近几年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他就琢磨着怎么修电动车,于是买了一些碟,自己在家里边看边学,顺便还学了点焊接和配钥匙的技术。

有了技术,杨恒的业务是多了,但收入却不见多,主要是他经常少收甚至不收钱,有时还上门服务。说起以后的打算,他表示,只要身体还行,他就会一直干下去。(记者 杨永刚)

[责任编辑:丛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