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农民一“触网” 增收有保障

记者新春期间在内蒙古河套地区走访发现,随着农民生产观念转变和地方电商平台兴起,当地农户开始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销售优质农产品,逐步达到“线下增产、线上增收”的效果。

眼下正是当地群众悠闲过年之时,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和胜村二组农民王金年却是过节、增收两不误,每天都按时按点到鸡舍里捡鸡蛋、喂料、加水。他说:“最近天气比较冷,早上鸡蛋捡得晚的话容易被冻烂。现在本来是土鸡蛋生产淡季,如果再冻烂一部分,鸡蛋供应量就更加无法满足客户们的需求啦!”

在王金年家的大门外,一座由砖墙、彩钢房顶组成的鸡舍分外显眼,饲料槽、饮水槽、产蛋槽等设施一应俱全,成群的散养鸡在鸡舍内外行走、觅食。王金年介绍,2013年,自己投资4万元新建鸡舍。尽管全年鸡蛋产量增加到20多万个,但由于销路不畅,只好将鸡蛋运往2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隆兴昌镇推销。“这种传统销售方式费时、费力、成本高,好鸡蛋卖不上好价钱,1个鸡蛋最高卖5毛钱,一年挣不了多少钱。”

就在王金年为鸡蛋销路和养殖效益担忧之际,刚刚搞电商的外甥郝恒去年4月份开始通过电商平台帮他销售鸡蛋。郝恒说:“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电商,去年3月在县电商服务中心的培训、指导下开始从事电商生意,把我二舅家的土鸡蛋放到自己开设的网店上销售,想不到市场行情还不错。现在,鸡蛋主要销往北京、广东等地,每个价格能达到两块钱左右。”

随着网络销售的顺利进行,“二舅鸡蛋”这个品牌已小有名气。

五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正茂介绍,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的五原县,于去年3月投资8000万元建成全自治区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对返乡大学生、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负责人等进行集中培训,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电商创业服务。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是内蒙古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解决农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地加快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打造本土化电商服务平台,引导传统企业和特色农产品“触电上网”,促进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现代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手段融合发展,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五原县副县长伊拉特介绍,全县重点推行“电商+种植户”“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电商+传统企业”三种经营模式,建立农户与电商利益共享机制,拓宽优质农产品线上推广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五原县葵花籽、香瓜、黄柿子、枸杞、面粉等特色农产品均已线上销售,逐步实现‘为农民省钱、帮农民赚钱’的目标。”

王金年说:“农民一‘触网’,增收有保障。我去年通过电商销售鸡蛋的收入增加到26万元,纯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