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莜麦地里唱情歌

后山的莜麦地,阳婆愈升愈高。情哥哥瞭着远处弯倒腰割胡麻的情妹妹,放开喉咙唱起爬山歌……

每一地区大概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歌,它们抒发了当地民众的心声。爬山歌则是属于塞北等高寒地区的民歌。爬山歌,又名山曲儿、曲曲儿以及爬山调,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爬山歌似乎也是一种山歌。或也因此,它便具备了大山般的粗犷、朴实以及苍凉的特点。爬山歌用当地方言演唱,其直率而不乏婉转、粗犷而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也许只有当地民众才能深刻地体味到,并产生强烈共鸣。

爱情,是文艺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爬山歌中有大量的情歌,它们对爱情的表达直率、大胆而又泼辣,令人拍案叫绝。听者会心旌摇荡,浮想联翩。自古以来,塞北便盛产莜麦。满坡摇响小铃铛的莜麦、香喷喷吃不够的莜面,自然成为当地乡村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机缘和媒介。许多爬山歌里都提及莜麦。莜麦地滋养出来的爬山歌的情歌,是一朵奇葩,绽放于塞北千里沃野,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

诚然,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但离开生活的真实,艺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爬山歌里的情歌,其对爱情的描摹及表述,无不反映了来自生活的真实。塞北民众用一种只属于自己的朴素方式,从想象到现实,从精神到物质,从田间到炕头,从白昼到深夜,酣畅淋漓地表达着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压青地莜麦铃铛铛多,一心爱上个干哥哥。”肥腴的莜麦地,姑娘爱上了自己的干哥哥。也许她早就暗恋上了这后生,认做了干哥哥,却羞于表露爱意。“大路上莜麦绿夹青,二哥哥人好又年轻。”“绿夹青”的莜麦地,二哥哥和地里的莜麦苗一样,青葱又茁壮,叫人爱不够。“割倒莜麦秋翻地,人里头就数你挂意。”后生割完莜麦便翻地,心里头仍牵挂着情妹妹……还有比这更难熬的:“莜麦开花结穗穗,掏心挖髓想妹妹。”……

在王忠民先生有关著作中,我读到了这些爬山歌情歌,作者为爬山歌大家韩燕如先生。从张志刚先生《爬山歌王与他的诗国》一文中我了解到,韩燕如,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双龙村。他痴迷于爬山歌这一文艺形式。为收集流传民间或濒临失传的爬山歌,从大青山到乌拉山,从黄河渡口到塞北草原,内蒙古西部地区广袤的土地上处处留下了他的行踪。他广泛接触碾倌、车倌、羊倌、驼倌、船夫、砍柴郎、童养媳、光棍儿等各类底层民众,收集到大量爬山歌。这些原生态的爬山歌,经过整理、加工或者再创作,许多成为了爬山歌的经典之作。

从1949年到1958年的8年当中,韩燕如把采集到的近3万首原始山曲儿,经过反复筛选,精选出5000多首,取名《爬山歌选》(一、二、三集),分别于1953年、1956年、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内蒙古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爬山歌这一土得掉渣的民间口头歌唱艺术形式,登上了高雅的文学艺术殿堂,而韩燕如先生亦当之无愧地拥有了爬山歌王这一殊荣。

曾在盘旋于大青山中的呼武公路两侧,见到了大片大片的莜麦地。从坐落于山坡上的小山村里传出鸡鸣狗吠,在空寂的大山深处抖颤不止。偶尔看到一个乡民,哪怕从未谋面,也倍感亲切。哪怕是见着一条村狗也觉亲近。使劲吼它一嗓子,回音在山中嗡嗡作响。若再唱上一支爬山歌,回音想必更加响亮了,小村村里的人全都能听到。情哥哥若是站在莜麦地里亮上它一嗓子,对面山坡上劳作的情妹妹便心乱如麻了。

“爬山歌的情歌是塞北劳动人民的心声,是他们传情达意的纽带……有初恋时的腼腆,直率大胆的爱情剖白,离别时的缠绵眷恋,别后的深切思念,会见时的狂欢欣喜,负心的诅咒怨诉,携逃时火热的盟誓……还有试探的对话,有贴心的倾吐,有愉快的神态、有苦闷的独白,有断然的动作……”韩燕如对爬山歌的情歌作了这样精彩的描述。

“对面坡上割莜麦,小刀刀剜得哥哥心难活!”“莜麦出铃麦出穗,没枕头枕上妹妹胳膊腕腕睡。”“想妹妹想得眼窝花,压青地看成莜麦茬。”“瞭哥哥瞭得闯下个拐,多半锅莜麦炒成一把灰。”……

爬山歌,只有从由莜面、山药蛋(土豆)滋养出来的喉咙里唱出,才最有味道。而在城市的舞台上,爬山歌也许会变味儿。即便在如今的莜麦地里,爬山歌恐怕也是渐行渐远。毫无疑问,韩燕如先生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有新的爬山歌诞生。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