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德德玛原创音乐剧《爱在胡杨》首演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可谓家喻户晓,传唱度极高,该歌曲的演唱者德德玛嗓音厚实醇和,底气十足,她将蒙古族传统长调演唱方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声乐艺术,被誉为“草原上的夜莺”。如今,年近古稀的她,从歌坛转战舞台剧领域,牵头策划了一部蒙古族舞台剧《爱在胡杨》。1月7日、8日,由德德玛总策划兼任艺术总监创作的大型原创蒙古族音乐剧《爱在胡杨》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首演。记者采访了这部音乐剧背后的故事,讲述了德德玛的“胡杨情”。

表现“时代楷模”苏和的先进事迹

1月7日、8日晚,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掌声雷动,感人场景连绵不断……观众们被《爱在胡杨》这部大型原创蒙古族音乐剧中所展露出的真情深深打动。

《爱在胡杨》以感动内蒙古人物苏和同志的模范事迹构成展开,以蒙古族歌曲特有的艺术元素唱出热爱草原的人们对绿色的呼唤,并且唤醒社会对草原环境的关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中,实现草原儿女的“绿之梦”。演出中,最吸引记者的是舞台剧中穿插的歌唱部分,旋律优美、歌词深刻,跟剧情融为一体,同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演员精湛的表演和扎实的演唱实力,更是深深地折服了记者。

德德玛介绍,该剧的编导人员在编剧之初赴阿拉善盟采访了苏和同志,又赴额济纳旗实地体验了苏和同志种植树木境况和两位老人日夜相守的居所。经过反复修改,在去年9月初基本完成了蒙、汉双语的编排和音乐创作,9月中旬正式进入初排阶段。该剧将歌曲、舞戏、音乐融为一体,在剧中大量包含了浓厚的蒙古族音乐艺术元素,音乐在剧中所占比例达到了50%,突出了蒙古族“歌的民族”的特点。

《爱在胡杨》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主旋律舞台剧,它出彩、感人的剧情,得益于庞大的创作团队。剧本由蒙古国的尼·苏和道尔吉完成初稿,阿茹娜、呼格吉力图等进行完善。舞台剧的音乐部分,由德德玛好友蒙古国著名作曲家纳·占钦诺日布创作,由赛兴嘎担任本剧的执行导演。演员方面由中国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包田宝担任男主角,由杭盖乐队新增加的女主唱朱拉担任女主角。此外还有阿拉腾其其格、丹巴、穆尼、杨登加木素、达古拉以及德德玛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参演此剧。

 

从耀眼舞台走到聚光灯后

在1月8日举行的观演座谈会上,德德玛坦言:“明年我都70岁了,舞台应该让给年轻人。退休后,我想再做些别的事情,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不可能做别的事情,但是创作音乐剧我可以。有许多学校的孩子及老师问我,‘老师你不累?’完成了这个剧后我发现,不只是我,应该是所有人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是不知道累的。”

德德玛介绍,她近年来观看了几部蒙古族音乐剧,备受感动,因此今年特别想自己也创作一部这样的剧,关于题材方面,她琢磨许久,决定干脆以老同学苏和的事迹为题材,歌颂他情系大漠,播种绿色,心系家乡,奉献余热的奋斗情怀。“我去年从广东一位朋友那借了100万,用于投资这部剧,说好2017年还款。准备了一年,直到现在我们所有主创人员,没有一个人提酬劳的事,只知道辛苦排练,我能感觉到他们对舞台的热爱,对我的支持,我真的特别感动!我相信一定能给观众奉献一台精彩的舞台剧!”德德玛说。

德德玛曾与病魔顽强搏斗,从绝望中重新站立起来。她曾以每天站肿双腿的代价换来了一首首动人的旋律。德德玛的歌声,值得我们珍视,因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失而复得的生命的歌声。而她对艺术的热爱更加值得我们敬仰,如今虽然年近古稀,她对艺术仍然执着热爱,并且要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年轻一代。采访中,德德玛还道出退休后要继续做事的另一个原因。她说,在生病之前,她没有感觉到人间真情这个词的真意,可是在生病后,她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及歌迷的关心与帮助,这让她很感动,也让自己变得坚强。

乡情难忘爱在胡杨

在采访中,德德玛多次提及对自己家乡额济纳旗的热爱与珍视。乡情难忘,她曾经多次梦回故乡,在高大的胡杨树下小憩。正如她的歌中所唱:“我思念故乡, 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有故事, 每一棵草都有歌谣……”德德玛的歌,基本都是家乡题材。问她为何总在唱草原,她说:“我的根在草原啊!这么多年,都是围绕着根在走,才能产生灵感。你的根给你好多营养,给你很多歌唱的元素,一切都是你的根给你的。我对家乡有无限的爱,所有的爱通过我的歌声来表达,每首歌都在诉说着草原上的故事,草原的方方面面。”话语间,德德玛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草原现在生态破坏的非常厉害,我怕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没有享受草原的资格和权利了,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草原出点力,大家一起来保护它。希望《爱在胡杨》这部音乐剧能唤起大家保护草原的决心,我也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音乐剧,真正表现蒙古族的音乐与情怀。”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