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赤峰新闻 > 正文

翁牛特旗: 向沙要绿 向光要电

当前,正值项目建设“黄金期”。走进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基地新能源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宛如走进一片生长中的桩基“森林”。这里平均每分钟有3根4.5米长的光伏柱被“植入”沙地里,平均每天植入1000多根。

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些光伏柱将用于后期架设光伏板,18根光伏柱、52块光伏板组成一个阵列,项目建成后将组建起400多个光伏阵列,通过草光互补、林光互补和牧光互补三种建设模式,向光要电、向沙要绿。其中,以草光互补模式为主,主要种植沙地柏、小叶荆棘和樟子松,治沙面积为5万亩。

首家入驻基地的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110兆瓦光伏项目,自今年农历正月初八正式开复工,经过两个多月的加紧建设,如今光伏桩已安装8万根,光伏板已进场4兆瓦。

“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8亿元,占地面积3850亩。项目全部采用高支架式施工,距地面最低点2.5米,适合在光伏板下开展生态治理,计划今年6月30日竣工。”公司设备管理部部长吕亚东告诉记者。

翁旗不再简单就“沙”论“沙”,而是把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建设有机结合,不仅能多发绿电、多筹集防沙治沙资金,还能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一举多得。

驱车穿行于乌白路,只见道路两侧的沙丘上栽满了草方格子,樟子松绿意盎然。

2024年,翁旗持续拓展“以路治沙、 依路致富”模式,规划新建其白线、乌日线、乌布线三条穿沙公路,总里程76公里。线路主要控制点均穿越治沙作业区,起终点与现有公路相交,最大限度满足治沙物资的运输和配送。

此外,翁旗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模式,坚持“谁的谁有、谁的谁治、谁的谁管、谁的谁用”原则,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乘数”效应,构建起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防沙治沙新格局。

阿什罕苏木、格日僧苏木、白音套海苏木、乌敦套海镇等地,通过苏木乡镇为农服务公司等新型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动农牧民群众以沙地入股、资金入股、投工入股、机械入股等方式自愿就近参与到沙地治理中来,带动沙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日工资性收入达到300元左右。

目前,全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东部3条穿沙公路建设即将完工,110兆瓦光伏项目全力推进,旗交通、林草等部门与沙区各苏木乡镇密切配合,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必保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34万亩年度目标。( 记者 王新超 通讯员 郑素娟)

[责任编辑:辛永红]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