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无声”世界奏出美妙旋律,他们怎么做到的?

最近,来自福建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星之梦”管乐团开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季专场音乐会。孩子们演奏的优美旋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特殊孩子大多有中重度听力障碍,还有一些患有孤独症。听不到旋律,却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他们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群特殊孩子开专场音乐会老师们连续7年免费教学音乐会上,“星之梦”管乐团带来6首合奏曲目和7首器乐独奏。《我爱你中国》《萱草花》……一小时的音乐会,独奏、重奏、合奏轮番上演,让观众听得入神。参加这次演出的,有15名听障学生和两名孤独症学生。演出时,每个乐手身旁还有一位专业老师轻轻打着节拍,提示乐谱的进度。

现场观众都被优美的旋律打动,还一起用手语为他们“点赞”。除了本校师生,很多其他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赶来。有观众感叹:“能演出到这个程度,不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每个瞬间都让人心里有一种颤动。”

这场精彩演出的背后,是“星之梦”管乐团走过的7年旅程。每周二中午都是“星之梦”管乐团的练习时间,来自厦门敦善交响管乐团的老师会来给孩子们提供免费公益教学,这样的约定已经持续了7年时间。目前,“星之梦”管乐团有27个乐手,来自不同年级,其中大部分是听障的孩子,少数几个患有孤独症。他们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木管、打击乐三个大类,形成了一个标准管乐团的最简配置。

最早提出让听障学生学习乐器这一“疯狂”想法的,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陈莎茵。2017年,厦门敦善交响管乐团在学校的一次公益演出,让陈莎茵看到了孩子们对乐器的强烈好奇。“‘无知者无畏’,我在音乐方面是一个外行,但学生们的眼神告诉我,想试试。我就问了一下敦善乐团,他们也觉得可以试试。”就这样,一场双向奔赴的大胆尝试开始了。

音乐老师陈旭飞接到组建管乐团的任务,摆在她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人。她鼓励有残余听力的孩子们先试一试,而对于完全听不到的孩子和孤独症孩子,只要有兴趣参加,陈旭飞也从不拒绝。

敦善管乐团捐赠了部分乐器,学校也采购了一些,在阅览室、舞蹈教室,管乐团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学习。敦善管乐团的老师们风雨无阻前来授课,学校的手语老师们则在旁边协助沟通,虽然学习的速度不及正常孩子的五分之一,但奏响的每一个音符都在点亮所有人坚持下去的热情。

陈莎茵说,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在努力教,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会再坚持一下。当他们再坚持一下的时候,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也会被感动。“这种正向积极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支持这件事在默默无闻中一直做了六七年,这才是最大的力量。”,时长06:42

通过感受振动节奏来演奏

他们在老师协助下练习无数次不仅要演奏,还要分声部配合,组成有较为完整建制的管乐团,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这群特殊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小号老师李凡介绍,为了让两个有重度听力障碍的孩子学会“吹”,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没有办法直接吹气带动嘴唇振动去发声,就憋自己的喉咙去发力,这件事情有一个多月才解决掉。”

仅是把小号吹响,孩子们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接下来是更为困难的音准训练。虽然他们听不到,但可以通过对振动的触感感知音频。经过无限反复,老师帮孩子们固定住每一个音高,慢慢地变成肌肉记忆。在铜管类乐器中,长号对音准控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辨音能力。“星之梦”长号声部的志强几乎听不到声音,为了吹好长号,他和老师反复研磨了一年多寻找办法。

慢慢地,长号老师孔庆宇发现,对志强来说,音符可以化作动作指令。经过无数次练习后,志强的吹奏越来越精准,还加入了厦门市湖里区青少年宫管乐团,可以和正常孩子们一起演奏,甚至比一些正常孩子吹得都好。光是让孩子们完成独立吹奏已经不容易,而要十几个孩子默契配合,完成分声部演出,则更是一场“奇迹”。在管乐团的合奏课现场,指挥薛浩的手势和常规演出时大不相同。薛浩说,他有独创的手势,“比如我会非常用力地跺脚,因为地板有震动,他们就知道需要整齐地吹奏一个音了。肢体动作、表情、各种简单的手语……只要他们能看得懂,我就去做。”

合奏时,各声部都少不了老师的协助,他们一会儿看着指挥,一会儿盯着乐谱,随时提示孩子们音准和节奏。“哪怕这个曲子只吹其中某个段落,甚至某个音,大家突然做到很整齐或者很准确的时候,我们真的太开心了,就感觉这些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薛浩说。,时长06:23

孩子们专注力、观察力突出

他们从没想过放弃“奇迹”来自日复一日的练习,更来自相信的力量。管乐团的老师们说,听障的孩子们在专注力、观察力上往往都很突出,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也有强大的韧性。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异常珍惜学习音乐的机会。长笛老师杜佳钰说,孩子们观察很细致,从来没想过做这件事情有任何目的,或者做不好了就放弃。“他们很乐在其中。每周我们有这样短暂相处的时间,彼此都很珍惜。”没有任何功利心,享受音乐的乐趣,这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感受。同时,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也让家长无比欣慰。

管乐团队长乐祺一直用相机记录着排练瞬间,这是即将升入高三的他最后一次参加演出。“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努力演奏,去看更大的世界,有更多的舞台,也希望更多普通人可以看见他们。”

每个老师的一点点付出,像小水滴一样,慢慢汇成一条涓流。陈莎茵说:“我们要差异化地看待每一个生命,给予足够滋养,每个生命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元]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