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拉善新闻 > 正文

阿拉善女子护边队:如马兰花般靓丽“警色”

3月,春寒料峭,在阿拉善北部的戈壁滩上,马兰花狭剑形的枝叶已经悄然由黄转绿,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女子护边队”正在开展巡边踏查工作。这一抹如马兰花般靓丽的“警色”,给大漠戈壁增添了几许活力。

扎根大漠戈壁深处的花

2023年,随着新招录的辅警加入到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支队女性民警辅警人数迅速增加,占到了全员的14%,她们大多来自城市。能否适应边境地区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气候?怎样才能发挥出女性在服务群众、调处纠纷、走访宣传中的独特优势?如何帮助她们快速地融入到工作之中?这些,都是摆在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在领题、破题、解题的过程中,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一面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在学习中加强女性民警辅警理想信念建设,另一面从工作实践出发,在工作中加强女性民警辅警对自身认可的发掘。“女子护边队”的思路想法越渐清晰,工作理念、人员构成、任务分工等具体措施愈加明确。

2023年4月13日,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女子护边队”授旗成立,成为了内蒙古首支女子专业护边力量,首批“女子护边队”不仅有女性民警辅警,还吸纳了卫生院、加油站、嘎查书记、牧民群众等企事业单位、党员、群众中的女性,切实将女性的工作优势下沉到各基层单位,把妇女工作延伸辐射到边境一线。

经历风雪淬炼成长的花

马兰花每年3月就已返青,有着抗旱、耐盐碱、抗杂草、抗病虫害的特性,在当地牧民心中代表着生机盎然和坚韧不拔的形象。

在成立“女子护边队”之前,女民警辅警大都从事内勤工作。少日高格是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招录的首名女民警,刚来到这里,她嘴唇干裂、嗓子疼痛,身体对于阿拉善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出了最直接的反应,那时的她感冒都不敢用劲擤鼻涕,不然鼻血就直接流出来了。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战胜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直视和面对困难。“女子护边队”刚成立之时,不少队员对巡边踏查、走访宣传、调处纠纷等工作不敢去、不敢上,认为自己只适合干内勤工作,但是在一次次任务的洗礼和蜕变中,队员渐渐认识到了女性在边境管理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她们工作时更细心,能够发现很多不易察觉的问题;她们调解时更耐心,能够及时安抚住当事双方的火气;她们走访时更有爱心,能够迅速得到辖区牧民群众的认可和接纳……

强烈的紫外线、干旱的气候,还有年初刮到年尾的风,这是每一个爱美女孩子都避之不及的地方,而在漫天黄沙中有她们寻找牲畜的身影,30多度的高温中有她们走访宣传的声音,界碑旁皑皑白雪中有她们巡边踏查的脚印,当初细白嫩肉的脸蛋早已变成了健康小麦色。

豪气绽放祖国北疆的花

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女子护边队”,现在已经活跃在边境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女子护边队”不仅是上下学路上的“护学岗”,还是帮助留守儿童补课学习的“警察老师”;不仅是坐在办证大厅里的业务能手,还是延时办理、上门办证、邮寄送证的多面手;不仅是政策、法规、反诈的宣传员,还是群众能听懂的蒙语翻译员;不仅是陪老人妇女唠家常的“贴心人”,还是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大姐姐”。

截至目前,“女子护边队”共开展巡边踏查3万公里,下乡走访总里程超10万公里,集中普法宣传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近万余人次,调处劳资纠纷14起,化解家庭纠纷22起,在维护边境辖区安全稳定的同时,也成为了北疆边境管理工作中一道靓丽“警色”,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通过“女子护边队”这一有效载体,将女性独特优势凝聚成一块“好钢”,把精力用在了妇女工作的“刀刃”上,使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在祖国北疆绽放。

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杨 佳


[责任编辑:辛永红]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