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发布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专场)

2023年12月1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专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焦秉智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地区振兴处、民营经济发展处、固定资产投资处、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回眸2023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焦秉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我的同事一起,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跟大家作交流。首先,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全区发展改革事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眸2023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立足职能职责,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部署,全力以赴、砥砺前行,全区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一是抓好经济平稳运行。一手抓政策,一手抓投资。将政策谋在前、落在早,今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先后出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62条、产业高质量发展120条等政策举措。高频次、高密度加强经济运行跟踪监测,逐月监测经济形势,及时进行预判预警,科学调整政策着力点,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切实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同步,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重大项目三级领导包联、前期手续三级部门包联的协调机制,实行精细化调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压实各方责任。年初组织集中开工仪式,适时召开专题调度会,深入开展“冬施工程”“猫冬变忙冬”“集中审批月”等活动,做足前期工作,压减审批时限。截至11月底,实施的3154个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020亿元,同比增长29.6%,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总体上看,全年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始终好于年初预期、高于全国平均。

二是抓好国家战略落实。重点在“实”“先”上下功夫。“实”,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八个方面细化了48条落实措施;2次组织召开自治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统筹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布局优化、水资源管理等关键工作;完成了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规划确定的20项指标全部符合预期进度,其中4项指标提前完成,重大战略任务、重大行动计划、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切实抓好“五个大起底”工作,2万多个待批补批项目手续实现应批尽批,387个“半拉子”工程盘活销号386个。“先”,先行先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地区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土地、矿产、能源、水资源、粮食、再生资源、公共资源7个领域共56项可量化指标,为全区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国资源节约集约提供了“内蒙古经验”。

三是抓好营商环境建设。坚持环境、诚信、市场等多向发力。积极推动盟市、部门有效落实《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3.0版,连续3年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连续4年实施全区营商环境评估,系统查找盟市、部门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关于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着眼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方案和近期举措的2个具体举措,明确了44项具体任务,同步建立了约谈通报制度,印发了防范事项清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建好“群”,强好“链”。紧盯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印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方案》,出台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11条措施,培育新增氢能、储能、玉米深加工、草业、煤焦化工、氟化工6条产业链,重点产业链达到18条,基本形成了“1+9”的工作模式(一条产业链,配套建立“一组支持政策”“一个产业基地(园区)”“一批头部企业”“一批配套企业”“一个创新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种工作模式”“一批重点项目”“一个咨询团队”),初步建立了“三年有方案、年度有要点、政策有支持、机制有保障”比较完善的推进落实机制,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

五是抓好《意见》落实。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在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求“早”,也求“效”。求“早”,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举全委之力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支持文件的研究论证、文件起草、实地调研、修改完善、沟通对接等工作,加快了《意见》和重点工作清单和重大项目清单的出台。求“效”,切实履行完成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议,制定《意见》任务分工方案,加强《意见》落实日常调度。及时沟通衔接,12月14日提请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委在赤峰召开《意见》贯彻落实推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

六是抓好中央资金争取。我们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全年争取资金149.2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0亿元。我们全力争取重大政策支持,103个旗县全部纳入国家“三北”六期规划。

展望2024年,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好“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抢抓机遇、铆足劲头、苦干实干,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是推动《意见》落实。切实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做好统筹、协调、调度、评估等工作,真正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完成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二是抓好经济运行。加强政策研究和跟踪监测,对于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研判,确保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突出“抓早、抓细、抓实”,力争保持投资稳步增长。四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发展未来产业,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抓好2024年信用年建设,组织好2024年全社会诚信建设促进行动,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六是积极改善民生。以办好民生实事为切入点,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增强社会保障水平,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我先介绍这些。

回眸2023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国城市报记者: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我区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处长魏玲:今年2月,国家正式批复我区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通辽、赤峰2市,我委印发了《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755万元,为科左后旗供热、蒸汽管网项目及巴林左旗基础设施配套改造提升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委认真落实东北振兴战略,将“五大安全”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区的五大任务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努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通辽市和赤峰市是我区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和节点城市,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环境丰富、产业基础扎实、要素保障有力等承接产业转移良好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通辽、赤峰两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更为自治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增添了新引擎。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通辽市扎哈淖尔煤炭铁路专用线、赤峰松山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列入“十四五”铁路专用线规划。

二是加大前期工作力度。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前期工作费368万元,支持京通铁路通辽至赤峰段开行动车组项目和科尔沁区陆港型物流枢纽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组织通辽市、赤峰市建立示范区重点项目年度滚动储备库。

三是推进示范区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物流业发展,争取通辽市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指导赤峰市开展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工作。中欧班列开行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赤峰号”开行22列,货值3.9亿元。其中去程19列,货值3.82亿元,回程3列,货值698万元。

四是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我委会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信厅、能源局印发《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管控目录(2023年修订版)》,统筹考虑承接产业转移需求,鼓励引导“两高”项目高比例使用“绿电”,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和能耗结构以原料用能为主的“两高”项目,在满足能耗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不需落实能耗总量指标。

1-10月份,通辽市、赤峰市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02个、开工320个,到位资金638.5亿元。

下一步,我委还将: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总体部署及国家对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指导通辽市、赤峰市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二是出台支持政策。针对通辽市、赤峰市提出示范区建设及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困难问题,会同各厅局提出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围绕支持示范区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平台打造等方面,多领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四是做好示范区评估管理工作。组织做好年度评估工作,总结示范区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并积极进行宣传和推广。

北疆新闻网记者:今年是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全区上下都在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能否介绍一下评估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处长吕东宸: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我委牵头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全面检视两年多来规划实施情况,系统分析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找准存在的短板弱项,剖析问题成因,进而完善下一步规划的实施思路和政策举措。同时,还要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对一些重大问题超前谋划、深入研究,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说中期评估也是下一轮规划周期的起点。总体上看,评估工作进展顺利、规划实施情况较好,目标指标全部符合预期进度,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具体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看,我们坚持早做部署、细致安排、扎实评估,总体进展非常顺利。今年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中期评估启动会议,3月2日我们印发自治区的工作方案,召开全区启动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全面部署启动了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各专项规划和盟市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为细致扎实的开展评估,我们确定全面系统、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科学严谨、实事求是5方面原则,着重把握了主要目标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自治区级专项规划以及对策建议6方面重点。从方式方法上,我们采取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相结合、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历时6个半月,5轮征求部门盟市意见,分专题赴盟市、旗县调研22次,向全社会发布调查问卷,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智慧和经验,5次易稿形成1.4万字的评估报告和近10万字的附件材料。9月26日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是全国首批完成中期评估的省区之一。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看,各项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普遍较好。两年多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落实“五大任务”和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规划确定的20项指标全部符合预期进度,其中有4项提前完成目标,明显好于“十三五”同期。比如地区生产总值,前两年实际年均增长5.4%,今年前三季度达到7.2%,符合预期进度,反映出我区经济“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进”的势头不断增强;再比如,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9%,水质优良断面占比达到76%,都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从重点任务看,国家规划涉及我区的6项重大战略任务和18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自治区规划确定的459项重大行动计划、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加快实施,基本都符合预期进度。通过评估我们也能看到,“十四五”规划《纲要》对这五年形势发展变化的总体预判是准确的,顺利实施也为“十四五”后半程乃至“十五五”前期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还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产业结构不优、要素支撑不强等问题,也面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等不确定性,但综合各方面意见,自治区对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均不作调整,就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发展信心和必胜决心。

下一步,自治区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持续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推动顺利完成《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同时,今年年底我们将正式转段进入“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重点抓好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为自治区实现奋勇争先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网记者:近年来,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不断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请您介绍一下,我们推动投资的优势在哪?或者说有什么“法宝”吗?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梁若冰: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位居全国第八,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17.6%,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取得新进展”被做为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在全国通报表扬。今年1至11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9%,位居全国第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精准谋划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来谋划推动项目建设。比如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还比如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4.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3.2%。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风力发电投资增长21.6%,太阳能发电投资增长61.7%。

二是精细化开展重大项目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包括年初部署、开工季动员、适时专题调度、年底全面总结的推动机制,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重大项目三级领导包联、前期手续三级部门包联等协调机制,重大项目精细化调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调度机制。同时,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过三轮梳理,形成全区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提前为明年稳投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全面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我们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2023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9.2亿元,较去年增加20亿元。同时,注重转换思路,变“冬闲”为“冬忙”,在全区上下开展“集中审批月”活动,加快推动前期手续办理,实现“开春即开工”;全面调度推动“冬施工程”,为一季度“开门红”打好基础。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充分发挥了投资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力办好办实“两件大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继续迈出坚实步伐,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宏网记者:推进产业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是坚持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请问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在推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谢谢!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高博: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2023年,是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第二年。一年来,我们围绕产业集群及产业链重要行业、关键节点,从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企业带动、项目推进等方面重点发力,全面推进产业集群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全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45.7个百分点。

一是优化完善实施机制。今年4月,我们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产业链实施机制的通知》,从产业链的短板弱项、产业链创新水平、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压实要素保障责任、加大盟市推进建设力度五个方面完善了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高产业链建设的服务能力和支撑能力、压实链长和责任部门责任等实施机制。培育新增了氢能、储能、玉米深加工、草业、煤焦化工、氟化工等6条产业链,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由12条增加到了18条,形成“谋划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二是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相关厅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同步发力,一行一策助力产业链发展,出台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十四五”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稀土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内蒙古自治区电动重卡推广方案》等政策措施。形成一条产业链,配套建立“一组支持政策”“一个产业基地(园区)”“一批头部企业”“一批配套企业”“一个创新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种工作模式”“一批重点项目”“一个咨询团队”的“1+9”工作模式,政策支持成效明显。

三是发挥链主带动作用。印发了《关于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在产业促进、产业投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土地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支持“链主”企业发展。目前,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奶业、羊绒等产业链确定了“链主”企业,“链主”企业积极发挥在稳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促进行业组织、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及招商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产业集群化链式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落地。推动实施煤基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项目,全区各盟市实施和拟实施高端化学品、煤基纤维新材料、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延链补链项目32个。今年9月大唐二期13.3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建成后,我区煤制气总产能已达到40.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煤制气总产能的55%。2024年底前宝丰煤制烯烃一期项目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荣信甲醇制烯烃项目两个项目建成,届时我区烯烃建成产能将超过榆林居全国第一位,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和盟市,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集中打造8大产业集群和18条重点产业链,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情况调度,积极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体现内蒙古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内蒙古日报记者: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意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担当,提出要“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原则。据我了解,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全国先进省区相比任务还比较艰巨,但内蒙古作为国务院出台意见大力支持的主角,我想请问一下内蒙古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上有什么样的考量和路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处处长巴依勒:这位记者朋友您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客观来讲,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发展基础相较全国其他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深知“营商环境是地区发展的第一软实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连续3年在春节后的“开年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压实工作责任,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区经营主体270.6万户,同比增长7.6%;1-11月,新设经营主体41.18万户,同比增长17.82%,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成效较为明显。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营主体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我区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帮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在具体实践中,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在保持惠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减政放权、优化服务,推动一批可圈可点的创新亮点进入国务院推广名单。比如,我区各盟市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与企业群众全时段交流沟通、直播答疑,建立“云政务+直播”服务新模式,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锡林郭勒盟实施的“推诚出信”制度让企业真切体会到纳税信用带来的“优越感”,获评国家发改委“信易+”应用典型案例。

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我区近年来运营成熟的营商环境“评、促、建”制度是分不开的。具体来说,“评”指的是营商环境评估。我区已连续4年开展全区营商环境评估,今年,重新修订了《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实施办法》,将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全部纳入评估,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促”指的是加大政策供给、扫除经营主体发展的梗阻。今年,我们接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2023年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构建起强大的政策支撑。截至2023年11月末,“蒙企通”APP注册经营主体56万户,优化升级37次,发布惠企政策1.2万条,“政策匹配”微信推送用户数5.5万人,推送次数278.8万次。2023年1月1日—11月30日,“蒙企通”平台受理企业意见诉求办结333条,企业满意率99%;“反映问题”窗口共受理各类问题168件,已办结150件,累计为企业清欠账款、挽回经济损失5.6亿元。“建”就是推陈出新,打造内蒙古特色营商环境。今年,内蒙古税务局提出24条助企措施,发挥绿色税制效能;人社厅出台了10条招才引智务实举措;市场监管局深化实施“电子证照”改革,在涉企经营领域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全领域应用;发改委印发《自治区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不断加强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设,这些都是很好的创新探索。

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在下一步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将加强涉企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持续改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经营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章颖慧]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