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见闻

青山、绿草、碧波、落霞与水鸟齐飞,湖天共彩云一色。这是内蒙古乌梁素海,这颗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正在重新绽放璀璨的光彩。

7月10日至11日,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媒体开放日聚集20多家媒体记者走进乌梁素海,感受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的喜人变化。

一场生态文明理论思想的“绿色实践”

乌梁素海在哪里?打开地图,它位于黄河“几字弯”的顶部,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和黄河流域最大淡水湖,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

这片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的内蒙古之“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同时,乌梁素海流域腹地的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

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乌梁素海看到,这里天蓝水清、百鸟竞舞、苇荡摇曳,宛如一幅幅清丽的水彩画。伴随着清风吹送扑面的水草气息,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过去,由于乌梁素海自然补给水量不断减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明显增加,湖区面积急剧减少,整个流域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2018年,为改变乌梁素海流域等地区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现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文,决定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如何修复?作为该工程的承建单位,中建一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建一局始终牢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以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集成技术、有序管理,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的系统路径开展生态修复,创新性提出“4233”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即4步走标准化沙漠治理,林草修复2大神器,矿山3重治理,海堤整治3步施工。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关键是要破解“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的“九龙治水”问题。职能分工有条块边界,但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规律,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各部门打破职能边界,形成合力十分必要。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是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的逻辑起点。”中建一局乌梁素海项目技术总监梅晓丽说,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一体化新路径,折射生态修复治理理念之变。乌梁素海项目就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绿色实践”。

乌梁素海项目团队通过三步施工保障乌梁素海海堤安全,改善当地管理运行条件。资料照片

一个全球干旱区湖泊治理的重要典范

与风沙鏖战,和星辰作伴。这是中建一局施工人员的集体感受。中建一局乌梁素海项目东区技术总工庞东喆介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中排名首位,是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

该项目包含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沙)、乌拉山南北麓林草生态修复(林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山)、乌梁素海海堤综合整治(湖水)、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田)等5种业态、9个子工程,工程难度大、治理种类多、施工环境艰巨。

庞东喆列举了该工程的难度:

——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

——内容多,面域大,涉及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影响因素多。

——项目区地处沙漠腹地,施工取水困难。工程施工节奏受植物生长规律影响大,工期安排高度紧张。

如何破题?先进的设计理念是“一局方案”的鲜明特色。

针对河套灌区入湖各排干沟外源污染严重、河流水质差的主要问题,采取清淤疏浚、水体曝气充氧、旁侧多塘净化等措施,实现排干沟净化,削减入湖污染物。

针对生态保护带的面源、点源污染问题,通过环湖生态保护带的控污减排措施,展开对环湖带的农牧业、城镇和村落污染物整治工程,从源头治理,减少入排干污染物。

针对乌梁素海湖区内源污染物沉积、湖区富营养化严重等问题,则以生态系统自净为主要手段,通过人为适当干预修复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使乌梁素海恢复往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一局方案”的主要亮点之一。媒体开放日当天,中建一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讲述了“精准化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精准化无人机飞播技术”两大“神器”。以后者为例,该技术通过改造播撒系统、为无人机安装播撒口、结合飞行高度计算播撒角度、对播撒口进行切割打磨等改进措施,最终达到精准飞播要求。

梅晓丽介绍,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关键技术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6篇,完成科技成果评价,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项自主研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之间的联系,增强生态系统连通性,整体优化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牧产品供给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全球干旱区湖泊治理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一次“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人类探索

河湖安澜,须久久为功。

中建一局乌梁素海项目东区项目经理张富成表示,“我们亲眼见证了漫漫黄沙变成茫茫绿野、‘沙进人退’变成‘绿进沙退’。”

经过5年努力,中建一局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工程亮点闪闪:

——跨越乌拉特前旗至包头境内约100千米的乌拉山,修复58平方公里矿山地貌,增强了乌拉山边坡的稳定性和生态屏障服务功能,避免了山体滑坡、坍塌,消除次生地质灾害发生。

——环绕乌梁素海,完成4千米总干渠补水通道及68公里海堤治理,河湖连通性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改善了乌梁素海流域排干沟的排水畅通性,降低了污染物的潜在风险,强化了排干沟污染物净化功能,削减了污染物入湖量。

——实施新植+补植梭梭林4.8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4万亩。沙漠治理初见成效,乌兰布和严重沙化沙漠占比由2017年的23.7%降低到21.8%,提升了“北方防沙带生态功能” ,减少了进入黄河泥沙量,保障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

亮点不止如此。乌梁素海的喜人变化,切实带来了生态、社会、经济三重效益。原本乌梁素海流域内鸟类只有两百多只,如今变成两百多类,乌梁素海水质也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Ⅳ类,水体由轻度富营养状态改善为中营养状态,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项目完工后,将使“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

在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中建一局还设立一万亩人工种植“扶贫示范林区”,累计为当地12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教授村民沙漠种植和滴灌安装操作技术,引导更多群众运用学到的技术自主创益增收,彻底摆脱贫困。

2021年,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中建一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志平说,今年是中建一局成立70周年,中建一局将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中建力量,让伟大祖国的绿水青山“颜值更高”、 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记者 李金红 实习生 杲楚涵 巴彦淖尔报道)

[责任编辑:姚亚兵]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