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努力创造新的绿色奇迹

精神之源,乃奋斗动力之根本。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提到了感人至深的“三北精神”,充分肯定了40多年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何为“三北精神”?拨动时光的“表盘”,40多年前,我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这是彼时为了减少我国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而采取的关键落子。40多年来,三北人民披星戴月、战天斗地,如同魔术师灵巧的手法一般,让三北大地由黄到绿,由绿生金,一片片醒目的绿色,凝结着一代代治沙人长期与漫漫黄沙较量的智慧和付出。三北大地“绿色挺拔”的背后,是治沙人坚实的精神支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32个字,浓缩着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三北精神”,这,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之源。

防沙治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翻开我国防沙治沙的厚重“成就篇”,沙漠建“绿洲”、“绿进沙退”的故事感人至深。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条康庄大道上,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治沙人把青春和汗水浇灌在荒漠地带,用一辈子去坚守治沙,书写出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一个个平凡英雄扎根荒漠,以尺寸之功积累千秋之利,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造林面积的绿色奇迹。精神源于于平凡,精神扎根于人民。一个个为了家园更美、生态更好、绿色更多而躬身奋斗的“身影”,正是“三北精神”的最生动注解。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乃一道综合性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加“草”,又加“沙”。理念之“变”,带来行动之“进”。不服输、不屈服的治沙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荒漠上植树造林种草,为了提高成活率,治沙人把整捆的树苗插在沙子里,把“绿色魔方”铺设在北方大地上,用超乎想象的“韧劲”“狠劲”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拼接出一道道守护祖国北方的“绿色长城”。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正是无数平凡人的长期付出、艰苦努力,才以尺寸之功积累了千秋之利,前赴后继、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前行之路。

在细节里读懂“微观中国”。如今,我们俯瞰北方大地,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的“三北”工程气吞山河,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三北”防护林从理念到构思,从蓝图到实景,我们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深刻感受到绿色之变背后中国决心,而贯穿其中的思想精髓,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在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让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惊艳世界。(古风)

[责任编辑:梁波]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