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帆起北疆 喜迎二十大 > 正文

【风帆起北疆 喜迎二十大】 博士生出妙招“围魏救赵” 解决玉米田虫害顽疾

本网讯(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在依赖玉米种植的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蒙海镇,有个“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艰”的科技小院,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田间地头的科研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第一时间为农户的玉米增产增收提供解决方案。

玉米苗挂着豆荚

高粱守卫田地

测量玉米高度

高粱拱卫玉米田,筑起一道防治红蜘蛛的生物堤坝;拉巴豆和德国芸豆绕株而上,与玉米共生共荣……9月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在读博士徐俊平的试验田内,强壮的植株烈日下挺立,成熟饱满的玉米挂在枝头,迎风摇曳。

玉米田外围的高粱并非信手播种,里面大有学问,这是徐俊平根据红蜘蛛繁殖、传播习性,分析研究出的最新成果之一。“红蜘蛛多藏在地面的杂草中过冬,天气炎热后,红蜘蛛会从外围杂草进军,由外向内向玉米大田发起进攻,随后红蜘蛛会沿着植株上一路攀爬,将玉米苗的养分吸干耗尽,导致大面积玉米死亡、减产,一直是杭锦后旗玉米生产中最棘手的严重虫害。”徐俊平针对这一难题,采取“围魏救赵”的古计,在玉米田外围播种了高粱,诱引红蜘蛛大军攀爬高粱,让玉米田免遭虫灾。试验初见成效后,先进的经验一传十,十传百,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户们不断向徐俊平讨要高粱种子,天然生物防治红蜘蛛的妙计已经在蒙海镇广泛使用。

同时,在玉米田里混种拉巴豆、德国芸豆的实验也正在积极推进,弯弯曲曲的藤蔓沿着玉米杆一路攀爬,结满豆荚,“玉米+豆子”的种植组合,弥补了玉米蛋白质含量偏低的不足,让普普通通的青储玉米成为氮含量、蛋白质含量双高的营养饲料,美味的口感也深受奶牛等牲畜喜欢。

玉米丰收了

张建兵(中)查看玉米苗情

科技成果琳琅满目

豆种样品标本

玉米样本标本

“杭锦后旗存在一个种养结合的完整产业循环模式,咱们种植业就是要围绕养殖业,就是要为牲畜提供高质量饲料,随后牲畜产出的粪便还肥与田,通过技术优化,从根本上提高耕地产能。”徐俊平表示,“玉米间混种拉巴豆”科技兴农的同时,也在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让杭锦后旗成为一片长耕久作、可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地。

“天地有杆秤,功过问百姓。”蒙海镇西渠口村村民张建兵对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娃娃”心悦诚服,他的59亩玉米田在科技小院的帮助下,积极对红蜘蛛开展多种措施的病虫害防治,如今一亩地增产约500元,一年的收入多了3万多元。张建兵表示,自从科技小院来了,自己种地更有保障,一年的劳作不会打水漂,心里更有底了。

蒙海玉米科技小院是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一个缩影。“农博士”“农硕士”和农业领域专家学者长期进驻,为广大农民提供零费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的农业服务,成为助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新力量。建成3年来,科技小院为当地引进氮高效绿色品种、绿色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红蜘蛛综合防治技术、青贮玉米和豆科间混作等一系列技术,在当地打造了2个千亩玉米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5500亩,助力小农户和合作社实现增产18.9%,增收86万余元。

[责任编辑:温慧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