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叫板荒山!90岁老党员造出梯田果园

这双手,粗糙得像老松树皮,手背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手背上青筋突起,关节粗大,手掌上的纹路如刀刻一般……这双手,记录了李长有老人改造荒山的30年光阴。这位已经90岁的老党员,凭着一股子“愚公移山”的劲头,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手抬肩扛、叩石垦壤,一干就是30年,硬是将一片碎石荒山变成了四层梯田果园。

饱经沧桑的一双手

跟荒山“较上了劲儿”

夏季的清晨,柔柔的阳光洒在山林间,郁郁葱葱的叶子便有了深深浅浅的绿。飞鸟在树间鸣啭,鸣虫在草间浅奏。山坡上芳草如茵,一丛丛、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杨家嘎查的李长有老人,已经在山林中忙着浇水、查看树苗了。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碎石坡,现在,这里植被葱郁,山青水绿,而让这一切发生转变的,正是李长有。

老人个子不高,身材纤瘦,背有些驼,皮肤黝黑,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这位党龄56年、杨家嘎查年纪最大的老党员,也是当地出了名的“倔老头”。采访中,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必须下定决心,面对困难就退,是没有机会成功的”。

李长有老人

30年前,杨家嘎查的这座山由于开山碎石导致水土流失,山脚堆满了大小不等的石头。李长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次在山脚转悠时,曾经担任过生产队长的他,惊喜地发现,这些碎石覆盖下的土质竟然格外的好。当时已近花甲之年的老人思量再三,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改造这片荒山。从1992年开始,李长有一锹一镐地跟这片荒山“较起了劲儿”。他长年以大山为家,用撬出来的石头垒成坝墙,用铲出来的土铺成梯田,然后在新建造的梯田上栽种果树。

杨家嘎查党建委员刘玉指着院墙边一个破旧的独轮手推车告诉记者:“李长有老人身上有一股子特殊的劲儿!认准的事儿就是闷头干。30年前,这里啥也没有,老人不但修了山,还在山前建了房,开出了地。没有像样的机械,好多垒坝墙用的石头都是他用钎撬下来,用这个小推车一点点推过去,再一块块垒起来的。头几年浇树苗没有井水,老人就一趟趟到河边挑水,最多一天挑过40挑,也就是80桶。这个苦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了的!何况还是个老人!”

“这几年岁数大了,干不动了,大石头搬不动,只能抱一些小石头,干点零活!可是,坝墙才修到第四层。”李长有老人看着自己心爱的大山,感慨万千。

省吃俭用买树苗

经过两年的修整,1994年,山坡面貌大大改观,第一层梯田初见雏形,老人开始张罗树苗,他买了果树栽培的专业书籍,按照书上地址买了第一批树苗。不懂就看书,不断去尝试。“这些年也走过不少弯路。有不少南方的果树,种下了发现不抗冻,一冬过后不得不拔了,重新栽其他树。还有新疆的苹果树苗,果子是又圆又大,就是不扎根。”老人指着墙角的一个黑色的箱子告诉记者:“那会儿我就想,也可以自己培育树苗啊!这个箱子里就是当时培育过的人参果树苗!当时买的是人参果的籽,小苗都培育出来了,但是长了半米高就不长了……”李长有不断总结经验,果树成活率越来越高。一年、两年、三年……树苗慢慢长大,枝繁叶茂,坝垒越修越高,种下的果树也越来越多。这些年,老人种了核桃、榛子、杏、苹果、李子、沙果等。秋天果子熟了,老人一部分送给乡亲,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卖,卖果子的钱再买树苗。春天,果园里盛开的花朵迎风招展,成了乡村的一道美景;到了秋季,鲜果满枝,丰收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当年运送石头的独轮车

在李长有老人眼里,什么都没有他的树苗重要。有一年树苗被牛啃了,李长有心疼之余,在半山腰的采石坑上盖了个石头房,一住就是6年,春夏秋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小树苗。这些年,老人不讲吃不讲穿,所有的开支尽量缩减,就为了多买一些树苗、多打几口井。“平时哪舍得喝酒吃肉啊!一斤肉、一口酒够我买好几棵树苗了。今年我打算在前面的空地再种点药材。药材能卖上价儿,又能买不少好树苗!这个账我得细算着……”

老人的心愿

这些年,李长有靠着自己的力量改造荒山,周围并不全是赞美声,也有人不理解:“这么大岁数了,瞎折腾啥啊!”“自己搭工搭料、累死累活,颐养天年不好吗?”对于这些声音,老人有自己的想法:“听蝲蝲蛄叫,我还不种地了!”

当年的碎石坡,如今已经大变样

李长有时常回想起童年给地主家干活的情景,“那个时候年纪小,白天我给地主放羊放牛,挨骂挨打是常事儿。晚上几个人挤在一铺炕上睡觉,炕上没有炕席,窗上没有窗户纸,夏天往死了热,冬天冷风呼呼往里灌……”李长有受过旧社会的苦,更珍惜新社会的甜!新中国成立后,踏实肯干的李长有入了党,还担任了生产队长。“咱们现在生活好了,更得注重生态环境!就说这座山,那些年炸山采石,好好的一座山,一下大雨,就往山下滚石头,看着都心疼!”老人指着如今满山的翠绿,说:“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就是让咱们有一个好环境嘛!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想改造它,修好了栽上树!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种一天树!人活一辈子,总要留下点什么,能做些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我就觉得值!”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韩伟丽

[责任编辑:孙丽荣]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