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内蒙古长城冠中国

文/本报驻呼和浩特记者殷耀、勿日汗、于嘉、哈丽娜、王春燕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争夺的战略要地,历朝在内蒙古境内修筑的长城构成了中国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拥有战国、秦、汉、北魏、西夏、金、明等共11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迹,总长度为7570公里,约占中国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在拥有长城的15个省区市中位居第一。

内蒙古的长城种类丰富,既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防御工事,也有中原与草原游牧民族对峙的关隘。还有一些长城,是一个游牧民族为了防御另一个游牧民族而兴修的。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修筑长城防御柔然,女真建立的金朝修筑界壕防御蒙古等。因此,长城本身就是我国多民族所创造的伟大工程。

↑无人机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境内的秦长城烽燧。(彭源 摄)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等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内蒙古包头市境内就有一段保存较好的赵长城,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遣蒙恬北击匈奴,在今内蒙古西部阴山地带修筑长城,将燕、赵长城连接起来。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万里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战争年代,长城内外金戈铁马、奋力厮杀。和平年代,长城两边自由贸易、民族融合。2000年前,长期的汉匈战争以及修筑长城的巨大工程,令汉、匈奴两族的人力、物力消耗至极限。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他,奠定了汉匈两族和平交往的基础。自此以后,汉朝的外长城由呼韩邪单于守卫,在西汉晚期的60年间,汉匈间有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边境呈现和平繁荣景象。位于秦汉长城沿线的今内蒙古包头市一座汉墓出土的刻有“单于和亲”文字的瓦当成为这段历史最有力的证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活跃在北方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与汉民族在长城内外进行广泛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文明不断繁荣壮大、经久不衰。

链接: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出土文物见证共同体意识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