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小草莓是咱的幸福果!

早春时节,草莓进入销售旺季。近日,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市近郊的多个采摘园了解到,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呼和浩特草莓产业从单个农户分散种植到龙头企业引领市场,不但鼓起了种植户的腰包,还带动发展了周边的旅游业、餐饮业。小草莓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新农人

从当年的2栋大棚发展到如今的12栋大棚,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浩村的贾利平不但跟着草莓致了富,还从当年的待业青年变身为种地的行家里手,如今他已是村里的科技特派员,为新加入的草莓种植户提供种植经验和技术指导。2月17日,谈起自已的创业经历,贾利平喜滋滋地说,他选对了致富路子,家里买了车,盖起了小二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工人在百鲜园区采摘草莓

2009年,大专毕业后的贾利平待业在家。就在他打算四处找工作时,村委会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建基地,盖大棚,鼓励村民试种草莓。贾利平花1000元承包了两栋大棚,成为该村第一个“吃螃蟹”的新农人。得益于新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撑,贾利平的草莓试种成功。然而本地草莓在当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草莓销售困难。幸运的是,各级政府部门借助媒体大力宣传,市民们陆续光顾草莓基地。让贾利平至今难忘的一幕是,前来观光的人们惊叹:草莓原来不是长在树上,而在趴在地里。口口相传引来了观光采摘的大批市民,贾利平当年净收入7万元。贾利平和家人眉开眼笑,坚定了种下去的信心。随后几年,村里种植草莓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讨思浩村地处大青山前坡,是首府二级水源保护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该村成为种植草莓的明星村。

一年净赚二十七八万

托县人徐晓宇来呼和浩特市种草莓已经8年,去年5栋大棚纯收入二十七八万。2月15日,徐晓宇在接爱记者采访时说,比起刚种草莓的那几年,他的收入有所减少。近几年,因为种草莓的人越来越多,采摘人员分流,售价也没有那几年高,但是凭借老顾客,他的收入仍然不错。

徐晓宇在抖音直播带货

从最早的追求产量到现在的注重口感,徐晓宇家的草莓品种不断翻新,如今他家的品种有圣丹红、隋珠,去年又引进了口感更好的新品种宝珠。这些品种糖分高,口感香甜,颇受市民欢迎。春节前后,每斤草莓的采摘价达到80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徐晓宇在内的大多数种植户的草莓主要靠采摘和私人定制销售。为了保证口味,都是九分熟时开始上市,果肉偏软,适合现摘现吃,因存放期较短很少能进入超市销售。

今年春节前,越经营心眼越活的徐晓宇尝试在抖音上直播销售草莓,没想到引来14.9万人次的关注。这让他很受鼓舞,决定今年再多经营几个大棚,转变单一的采摘销售模式,大果用于采摘,中小果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龙头企业主打外地市场

百鲜建成果蔬产后处理中心

2月14日下午,在内蒙古百鲜现代农业园区12号大棚内,朵朵小白花和颗颗红草莓点缀于满眼绿色中,煞是好看。10多位市民正在棚里采摘。该园区总经理崔立兵告诉记者,采摘只是为了聚集人气,在销售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目前,园区有378栋大棚,全部种植红颜草莓,年产量约300万斤。2021年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因为品质好,主要销往了北京和广州。为了延伸产业链,公司还和上海一企业合作,制作冻干草莓。崔立兵告诉记者,园区于2020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草莓,经过两年的摸索,目前已成为集“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为一体的生产销售基地,精心培育的草莓种苗已供应市场。此外,园区还建成百鲜果蔬产后处理中心,经过分拣、称重、质检一系列流水线作业后,合格的草莓覆膜包装进入成品库分销各地。

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

记者从新城区农牧水利局了解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处高原地区,属典型的冷凉气候带,光照条件好,产出的草莓品质好,糖分高,产量大,是非常适合种植草莓的生产地。

体验采摘乐

2020年以来,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新城区区委政府的支持下,新城区大力发展内蒙古百鲜现代农业园区、讨思浩现代农业园区、塔利现代农业园区、野马图腾轩农业园区等草莓观光采摘农业,区农牧水利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深入种植企业,进行草莓种植指导,并积极推进以百鲜为龙头的种植企业与内蒙古农科院和内蒙古农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草莓苗脱毒组培试验。2021年新城区温室草莓种植面积超过500亩,草莓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初具规模,生产的商品果销往北京、上海、丹东等地。同时提升了本地区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直接带动农户200余户,解决就业千余人。

下一步,新城区将不断提高种植企业的特色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发展集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型农庄,采用“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思路,订单式收购呼和浩特市周边草莓种植户草莓,拉动草莓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实现草莓种植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更多活力。(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