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声视讯蒙丨2021微光 点亮2022

2021 不平凡的一年

回望这一年

你看到了怎样的

一座城 一群人

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用不平凡的方式前行 

回望中

闪烁的点点微光

温暖人心

点亮城市

点亮2022 

从点点微光中

汲取向上的力量

努力前行

守护微光

12月10日,在满洲里市湖西小区,医务人员、党员丽如在进行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共产党员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筑起阻断病毒的防线。

10月27日,检测人员在“火眼”实验室内操控仪器。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火眼”实验室的投入运行,提高了检测能力,为呼和浩特市的核酸检测工作提供重要助力。

10月27日,包联干部章保成在达来呼布镇居延名郡小区进行消杀。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10月25日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实行“居家抗疫”后,道路上时不时出现的只有行色匆匆的抗疫工作者。

10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惠民社区核酸检测点,志愿者在为采样试管贴标签。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呼和浩特市的战“疫”路上,志愿者冲锋在前。他们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社区管控等工作,为筑牢防疫安全屏障贡献自己的力量。

温暖微光

10月24日,巴彦陶来苏木牧民将自制油饼交给苏木工作人员后,用手势表达敬意。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额济纳旗新冠疫情发生后,巴彦陶来苏木农牧民纷纷拿出家中的米面,为滞留在景区民宿的游客制作油饼、馒头等食物,由苏木工作人员收集后分发给滞留游客,传递疫情中的温情。

10月29日,滞留在额济纳旗的旅游包车有序通过额济纳旗收费站。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当日,滞留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旅游包车游客开始有序返程,这些游客来自113个旅行团,他们将搭乘大巴车、中巴车及部分小型车辆,前往包头、鄂尔多斯等地集中隔离。

10月22日,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阿拉善盟大队额济纳旗中队指战员对物资进行消杀。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10月22日18时许,41301次列车到达内蒙古额济纳站。该车于当日凌晨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站发车,运载着价值10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及各类医用防疫物资。

11月11日晚,在通辽市城区,作业车辆连夜清理积雪。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11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遭遇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天气,最大积雪深度达68厘米。为保障救灾物资运输、居民出行便利,通辽市组织除雪力量,24小时不间断除雪。

坚守微光

11月25日,杜海宽在驾驶包头东至乌海西的6851次旅客列车。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今年58岁的杜海宽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机务段包头运用车间的一名电力机车司机。自1985年起,从司炉到副司机再到火车司机,杜海宽在火车司机岗位上创造了连续36年“零违章、零违纪、零机破、零晚点、零投诉”的“五零”纪录。

10月11日,护林员魏存广在额济纳旗七道桥胡杨林区巡护。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今年65岁的魏存广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道桥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魏存广的林区管护面积逾2万亩,他已坚守33年。因为林区里没有路,多年来,魏存广步行巡护,每次都要行走五个小时以上,行程超过16公里。

4月16日,在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附近的戈壁上,工人准备种植梭梭。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戈壁深处,工人开始种植梭梭,防治荒漠化。据了解,阿拉善左旗今年已完成造林面积30.6万亩,主要种植梭梭、花棒等植物。

2月11日,在锡盟换流站内,当值人员在巡检设备。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

农历大年三十清晨,锡林郭勒草原上白雪茫茫,锡盟换流站的职工们坐着通勤车,穿过雪原,像往常一样来到岗位上。

国家电网±800千伏锡盟换流站位于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在保障内蒙古清洁电力外送、华东地区电力输送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春节期间,锡盟换流站59名职工全部就地过年。大年三十当天,20多名职工坚守岗位。

1月26日,申庆发在检查输电杆塔。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最低气温达到过零下58℃,被称为“中国冷极”。在这种极寒环境中,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面临许多考验。申庆发所在的根河输变电工区承担着9万多平方公里内供电线路、杆塔的巡视维护任务。

“越冷越怕线路出事,”林区即在眼前,车辆无法通行,申庆发说着便和李浩下车,相互搀扶着向巡线点走去。越向前行雪越深,一脚踩下去,积雪没过膝盖,师徒二人艰难地趟雪而行,在林海中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1月8日,在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锡林浩特站,一名调车员在进行调车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当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锡林浩特站调车员在严寒中进行调车作业,每班室外作业时间长达7个小时。他们将一节节车厢重新编组,发向目的地,全力保障冬季列车运行畅通。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