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播报 > 正文

我国科学家发现4.3亿年前的“海蝎子”

新华社南京10月4日电(记者朱筱)生活在古生代海洋中的板足鲎是一种重要的节肢动物,它们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子”。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联合其他科研团队在重庆秀山县发现了4.3亿年前志留纪时期的板足鲎一新属种:秀山恐鲎。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上。

秀山恐鲎生态复原图。(杨定华绘制,中科院南古所供图)

据中科院南古所硕士生王晗介绍,秀山恐鲎在系统分类上属于板足鲎目混翅鲎科,体型较大,体长可达近1米。其第三对附肢特化增大,具有密度较高的硬质长刺,后体及尾部似蝎。“恐鲎是属名,秀山是种名,因其外形比较恐怖,所以命名为恐鲎。”

王晗说,混翅鲎独特的附肢被认为可用于固定猎物,是其较强捕食能力的体现。然而,学界一直以来对此类动物缺乏深入了解,此前报道的混翅鲎共两属四种,均依据来自志留纪劳俄古陆(现欧洲、北美地区)的少数化石标本建立,近80年来没有发现新的属种。

秀山恐鲎的化石图。(中科院南古所供图)

“此次发现的化石材料保存了恐鲎附肢、躯干、生殖附属器和尾部等身体结构,展现了体表纹饰等细节特征,为混翅鲎科形态多样性讨论提供了新证据。”王晗说。

现今的中国在4亿多年前由多个板块构成,其中之一是包括秦岭以南地区在内的华南板块。此前,在华南板块志留纪早期的浅海地区未发现大型捕食性动物,恐鲎作为具有捕食“利器”的大型节肢动物,极有可能在这一环境中扮演着顶级捕食者的角色,是同时期生活在一起的无颌类盔甲鱼的恐怖噩梦。

恐鲎未定种(a-c)及秀山恐鲎(d-i)的化石图。(中科院南古所供图)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王博介绍,一直以来,志留纪板足鲎的化石记录多集中于劳俄古陆及其周边地区,而在广大的冈瓦纳大陆及周边很少发现它们的踪迹。冈瓦纳大陆是泛指曾分布在南半球的一个超级大陆,在4亿多年前,该大陆包括了我国的华南板块。“本次研究以及近年来多种板足鲎化石在华南板块的发现,提示我们冈瓦纳大陆及其周边可能也存在着繁盛的板足鲎类群。”

该研究由中科院南古所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德国、英国方面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

[责任编辑:宝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