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北方新报创刊20周年特刊】倾心公益 彰显责任

2010年9月15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3个自然村的村民终于喝上了甘泉。

被救助贫困大学生以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查  娜

《北方新报》的新闻之路,也是公益之路。回顾20年,我们与读者一起做过的公益活动,一幕幕感动的画面重现眼前。

百人律师团为农民工讨薪

200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三峡库区时,为重庆市云阳县龙泉村村民熊德明家追回2240元务工钱。一时间,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成为轰动全国的法治热点。同年11月,本报发起了百人律师团为农民工讨工钱大型公益活动,先后帮助农民工讨回30多万元血汗钱。此后,本报为农民工讨薪活动成功举办12届,帮助过的农民工近千人,涉及金额超过千万。

相伴高考助力学子

2004年,《北方新报》首届服务高考大型公益活动启动。监督夜间施工影响考生的企业,开辟专家专栏则为考生提供相应的考前指导。考试期间,本报组织爱心车队免费接送特殊考生、安排免费的午休场所,为家长免费提供遮阳伞、矿泉水,赠阅《北方新报》等。截至2020年,本报服务高考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8届,服务了万千考生和家长。

帮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2004年,本报拉开了“救助贫困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序幕,为寒门学子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2010年7月,本报第八届“草原圆梦——救助贫困大学生特别行动”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不少曾经受助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用行动践行感恩。本报15届救助贫困大学生行动,共筹集善款上千万元,帮助300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启动“五个100”公益活动

2004年3月19日,本报创刊3周年暨“五个100社会公益活动”启动。“五个100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内容为:展示文化大区建设100个专题;为100个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为100个贫困农牧民家庭办件实事;组织呼和浩特市100名好少年与周边农牧区100名好少年手拉手;在呼和浩特市建立100个《北方新报》阅报栏。当年,本报的“五个100社会公益活动”席卷青城,从文化、就业、民生等方面为内蒙古的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为喜顺申报“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

2005年,本报为中国一号牧民喜顺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喜顺成为世界自然生长第一稿人。年近五旬,终日被人围观的喜顺终于第一次因为身高感到骄傲。从此,喜顺的人生发生了改变。2007年,喜顺与赤峰姑娘夏淑娟在鄂尔多斯草原上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媒体,更让喜顺的美好人生更加圆满。2008年,51岁的喜顺喜得贵子。

书香飘在草原上

2006年4月,本报“书香伴着乳香飘 中国乳都首届市民读书月”活动启动。莫言、毕淑敏、冯远征、王刚、鲍尔吉·原野等大批文化名人都曾亲临历届活动现场。15年间,在伊利集团的带动下,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之下,先后有近百家企业参与活动,累计募集资金800余万元用于全民阅读工程。2009年11月,由本报策划发起、伊利集团独家赞助的“书香伴着乳香飘——草原读书月”活动获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奖。

百日追暖温暖青城

2006年供暖季来临前夕,《北方新报》启动百日追暖行动,开通追暖热线,联合相关部门答疑解惑、解决群众供暖问题。最高时,本报追暖热线日接电话200多个。至2020年,本报百日追暖活动已经举办15届,为数万个家庭送去冬日里的温暖。

携手重走西口路

2006年10月,《北方新报》与《山西晚报》联手举办大型采访活动——“重走西口路”,活动在乔家大院启动。采访团成员走访晋商大院、探寻茶路、重入杀虎口、穿越大草原,在漫漫西口路上回顾历史、记录现实、展望未来。一条经济纽带悠悠回眸五百载,穿起多少家庭几代人的生活变迁。

送温暖欢欢喜喜过大年

2007年春节前夕,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还在为过年发愁,随即《北方新报》启动了首届欢欢喜喜过大年公益活动。到2020年,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型公益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4届,许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为贫困山区的乡亲们送去温暖、为有特殊心愿的人实现新年愿望,活动累计为首府上千个家庭送去了温暖。

足迹踏遍101个旗县

2008年岁末,“《北方新报》记者走遍内蒙古101旗县市区”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圆满结束,历时3年,记者足迹踏遍内蒙古广袤土地,深入旗县市区、农村牧区,展示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现代化建设等,让读者对内蒙古这片富饶的土地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一代人的知青回忆

2008年,《北方新报》启动“草原知青”大型人物采访活动,重新唤起一段时代的回忆。记者采访报道了从北京、上海、南京、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来到内蒙古的知青,回顾他们的青春岁月、记录他们的人生感悟,道出了他们对内蒙古的深情厚谊。

关注3000孤儿

2010年4月7日,为纪念南方3000孤儿落户内蒙古50周年,本报联合上海《新闻晚报》、江苏《扬子晚报》、浙江《钱江晚报》、安徽《新安晚报》、江苏吕大姐寻亲网、北方新闻网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合推出“蒙牛传情 草原圆梦”系列活动,最终9名寻亲者踏上了寻亲之旅。此后,本报持续关注和报道3000孤儿与内蒙古的感人故事,多次组织寻亲活动。

蒙牛爱心井温润心田

2011年6月21日,由北方新报社联合蒙牛集团和内蒙古云曙碧公益事业基金会及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共同推出旨在解决全区缺水地区老百姓饮水问题的蒙牛爱心井大型民生工程。从2011年启动至今,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已在全区建成爱心井72眼,加上单独给居住分散和不利于实施集中供水的农牧民实施的小型水井,打井数量达到了295眼,惠及了近20万人次及几百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北方新报读者林染绿大青山

2012年4月,《北方新报》举办的“认养爱心树 传递绿色情”废旧物品换取爱心树苗活动拉开帷幕。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本报携手50个家庭和4个团体共200多人走进大青山植树。自“认养爱心树”活动启动以来,每年4月,本报都要组织爱心人士上山植树,如今已有2500多位爱心读者及志愿者植树上万株,“北方新报读者林”使近600亩荒山披上绿装。

寻找烈士后人温暖英雄家庭

2019年清明前夕,本报与头条寻人携手,发起“清明祭英烈 寻找烈士后人”公益活动。次年,本报再次携手头条寻人,在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发起寻找烈士后人活动,寻找到郭北宸、崔岩、程仲一、王聚德、岳浦等20多位烈士后人。自此,《北方新报》寻找烈士后人,帮助烈士后人祭扫、寻亲等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以上,只是《北方新报》20年公益路上的点滴记录,民生立报、为民纾困是《北方新报》发展的基石、前进的动力。积小善而成大爱,汇细流而成江河。

公益路上有你有我

回首20年,《北方新报》要说声感谢,感谢现在和曾经的新报人,你们的付出和努力,将被铭记;感谢每一个支持和参与我们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你们的善举,温暖了千万个无助者;感谢读者们20年来对《北方新报》的关注与肯定,一路风雨,感恩有你。

公益路上,愿你我相伴,继续温暖前行。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