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敕勒川 > 正文

“反家暴”庇护所面临三重困境亟待破解

藏族姑娘拉姆被前夫用汽油大面积烧伤、朔州男子撞人后砸死妻子、张培萌妻子称被家暴、杭州杀妻男子曾对前妻家暴……性别暴力、家暴成为今年舆论场的高频词。据统计,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30%妇女遭受过家暴,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60%是因为家庭暴力。但作为反家暴救助中的重要一环,庇护所由于人员编制受困、经费有限、缺乏专业人员,变得“无人问津”“门可罗雀”,亟需破解困局。

主体责任缺失。目前,庇护所的主要模式是以妇联为核心,民政部门、医院、司法机构联合构成。妇联组织为受害者提供维权服务,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承担家庭暴力庇护场所建立责任。而面对家暴受害者求助时,大多数部门都建议先报警或走法律程序,再来寻求庇护所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大多数庇护场所依靠救助站,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疾病人员等都是救助的主要对象,很难单独为受害者划分独立的空间。如果受家暴者与吸毒人员、精神疾病人员一起居住,带来不好的感受、造成二次伤害。经费投入不足。因为很多反家暴庇护所设置在救助管理站。庇护所没有单独经费,没有人员编制,也没有固定人员从事这份工作。此外,庇护所缺乏专业、固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医护人员,缺少法律、心理、就业等延伸性服务。

对此,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界定庇护所的设置标准、工作原则、申请庇护、脱离庇护条件、庇护期限、日常管理等,规范庇护所设置、使用,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此外,要配备专职人员、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庇护场所日常运行。强化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结合各部门职责,尽快研究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办法、意见、细则、司法解释等。在受害者入住期间提供一些基本的职业培训或心理建设、法律援助,赋权受害者,协助其就业或走诉讼程序。“反家暴”庇护所要拓宽职能定位。在配全基本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健全劳动技能培训、心理干预、社工介入、方便受害者及其未成年子女居住需要等功能,满足受害者进一步的法律、心理、就业等延伸性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