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将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走进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训练馆,每一间训练馆内最醒目的就是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从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该校负责人吴广琳表示,悬挂国旗的意义,就在于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

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我市唯一一所集学习、训练、住宿为一体的三集中全日制学校。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有射击、中国式摔跤、拳击、举重等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

近年来,学校陆续开设了蒙古族男儿三艺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建立了相应的协会,协会集培训和训练于一体,建立和完善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积极参与自治区、国家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了各级各类比赛及交流观摩。学校先后培养出了纪海平、杨慧萍、刘招远等世界杯冠军、釜山亚运会冠军,为国家、自治区级专业运动队、高等体育院校输送了近千名运动员。

走进中国式摔跤馆,芒来与他的队友正在训练。24岁的芒来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2009年我开始参加体育训练,获得过2019年中国式摔跤锦标赛80公斤组的第二名,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87公斤组一等奖。今年因为疫情原因目前在准备明年的全运会。”问起对全运会的打算,芒来低头一笑说,“还是希望能得个冠军。”

和芒来一起训练的队员还有30多名,他们都在备战全运会。“我们这一支训练队的学生,平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训练也在一起,所以感情特别好,我们都是好‘安达’。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都会相互帮忙。因为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夺冠而努力。”芒来的教练、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处主任、自治区中国式摔跤专业队教练组组长鄂尔多斯告诉记者,他的训练队以蒙古族学生居多,还有10多名汉族学生、8名回族学生,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走进自由式摔跤馆,同样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队员包安琪练习摔跤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这次一起参加集训的队员来自全区5个盟市,有汉族、蒙古族等。“虽然民族不同,但我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大家不分你我,有困难都相互帮助,相处得很融洽。”包安琪说。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目前在籍学生650人,其中75%是蒙古族学生,为了让学生们尽快适应生活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互相学习语言文化,进行沟通交流。

“虽然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队员们每一次夺冠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一刻,每一位运动员、教练员都会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将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每一位学生和教练员的民族认同感,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争光添彩。”吴广琳说。 (记者 刘沙沙)

[责任编辑:孟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