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弘扬蒙古马精神 育新机开新局谱新篇】永远的乌兰牧骑精神

“红色嫩芽”一路芬芳

在内蒙古,有这样一只队伍人人都知道,见到他们就欢喜,他们就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红色嫩芽”之意。乌兰牧骑代代相传,培育了一种精神——迎风雪、冒寒暑,不畏艰苦长期在戈壁、草原上为群众演出服务;进农户、接地气、留下的是社会主义文艺作品。乌兰牧骑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郝明飞是现任乌兰牧骑队长,他的父母就是老一辈的乌兰牧骑演员,生长在乌兰牧骑世家的他,从小就对乌兰牧骑有着一种情感。从此,乌兰牧骑成为他永远割舍不了的事业,成为他生命中永远忘不掉的情结。2005年,郝明飞的女儿郝天盟考入了乌兰牧骑,成为新一代乌兰牧骑人,继承他的事业继续前进。郝天盟说,乌兰牧骑的精神代代相传,父辈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农牧民,他们是在用牧民们的语言演出。

今年已经65周岁的李亚君是第一代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她回忆说:“当时我刚刚16、17岁,下乡演出常常两个多月不回家。放牧、剪羊毛、挤奶、洗衣服、做饭。农牧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现在她不断的感叹,乌兰牧骑现在越来越好。而声乐演员梁健、舞蹈演员古鹏程、民乐演员陈辉,都是从小结缘乌兰牧骑,也是因为乌兰牧骑,为他们选定了未来的方向。即使见过了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他们也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回到田间地头给老百姓们演出。

文艺轻骑兵一路向前

乌兰牧骑的演员们在前往扶贫村进行演出的路上,唱起了 《永远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多年来,以分散演出、流动演出等多种形式,奔波在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厂矿、边防连队以及学校、敬老院等地,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为人民群众和农牧民送去了欢乐,也传播了国家的方针政策。2017年至2020年共演出444场,疫情期间编排文艺作品84个,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演出中最常见的舞蹈和歌曲,都是根据扎兰屯人民生产、劳作的场景创作出来的。正因为带着民族的“露珠”和“泥土味”,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赢得了人们的欢迎。

乌兰牧骑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人民需要艺术,乌兰牧骑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们致力于新时代文艺创新,把好的作品奉献给群众。乌兰牧骑队员齐努力,传递着草原上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

记   者:安   琪  刘   琨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