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护好湿地美丽颜值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我市湿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花海如潮 卜庆学 摄

▼花之雾

▼天鹅 付海涛 摄

记者 董晓波

水草丰美,群鸟翱翔,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被喻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和“生物超市”。作为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我市有着较为丰富的湿地资源。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调查中将湿地分为5大类,我市湿地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种大的湿地类,湿地面积为299.2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8%,占全自治区湿地面积的49.8%,是全内蒙古自治区所有盟市中湿地面积最大的。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落实了《呼伦贝尔湿地保护规划(2013年——2020年)》,明确“大湿地”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进行重点保护,“小湿地”结合天然林保护、草原保护政策来普遍保护的基本思路。随着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的持续加大,我市湿地面积不断增大,湿地生态系统也日益改善,在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状况、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美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之肾 资源宝库

湿地,即地表径流的汇集场所,它不仅是动植物的乐园,更是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胜地。它具有强大的吸纳洪水能力,可调节和改善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重要的游憩空间。它的每一片水域都是一方演绎生命的天然产房,不竭地托举起丰盈的绿色,哺育着花鸟虫鱼,赋予大地无限生机和活力。

随着气候回暖,4月的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站辖区内,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灰雁、豆雁、绿头鸭、赤麻鸭等聚集在水中嬉戏、觅食,构成一幅壮观的画面。“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也是亚洲水禽的重要繁殖地。乌兰诺尔湿地是保护区鸟类集中分布数量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每年大量候鸟在此栖息繁殖,其中不乏珍稀品种。2015年,这里首次观测到长尾贼鸥和黑水鸡,其中黑水鸡还在乌兰诺尔核心区成功繁殖后代。”站长张友说。

5月的内蒙古扎兰屯秀水国家湿地公园扬旗山水库迎来了大量迁徙水鸟栖息觅食。大天鹅、鸿雁、灰鹤、凤头鸊鷉、苍鹭、鸬鹚、黑嘴鸥、黑鹳等水鸟过境迁徙数量约300余只,成群的水鸟时而闲散漫步,时而凌空飞翔,鸟语啁啾,占尽春光,奏响了水鸟王国的“春日恋曲”。

随着我市各类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的推进,近年来的自然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湿地生态系统逐步稳定,生态状况逐步好转,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资源越来越丰富。

强化保障 科学保护

每当大兴安岭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冉冉升起时,寂静的山林里显得异常喧闹,山雀、布谷、松鸭等叽叽喳喳欢快地奏响晨曲,云山雾海笼罩着巴林小镇,蜿蜒曲折的雅鲁河像一条彩带在崇山峻岭中缓缓漂移,随着太阳的升高晨雾渐渐散去,美丽的巴林雅鲁河湿地显露出俏丽的身影。

夏季的根河湿地,就是一幅自然天成的油彩画。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大地,静静流淌的根河像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穿过平坦的草原和茂盛的矮树丛,河流、湖泊、植被如星星点点的宝石点缀着柔美的大地。

作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尤为重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正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呼伦贝尔大地上这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呼伦贝尔人踏踏实实迈出了一个又一个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的脚印。

2016年,我市成立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这标志着我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日趋完善。

湿地生态旅游正是对湿地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方式,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途径。目前,我市地方建设管理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共有9处,总面积199.2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呼伦湖、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3处,总面积110.69万公顷;自治区级(额尔古纳湿地、海拉尔西山、黄羊、柴河、室韦、维纳河)6处,总面积88.52万公顷。目前,全市地方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已覆盖11个旗市区,2个直属林业局。全市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有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湿地省区级自然保护区等11处,面积达134.31万公顷。

我市在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基础上,2013年以来,积极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与建设。目前获批在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有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牙克石市)、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阿荣旗)、内蒙古扎兰屯秀水国家湿地公园(扎兰屯市)等共13处,面积达12.39万公顷。其中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3处,总面积2.00万公顷,其余10处目前仍处在试点建设阶段。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覆盖全市7个旗市区,6个直属林业局。

通过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建设将呼伦贝尔市岭西草原——木特纳亚界河(中俄国境线)至海拉尔河段湿地以及周边草原,莫和尔图河上游(海拉尔河支流)、海拉尔河湿地以及湿地周边草原,额尔古纳河以及河岸周边森林草原,岭东森林——雅鲁河干流河段、大东沟干流河段湿地及两河河岸周边森林,卧牛河以及周边湿地,杨旗山水库周围湿地等进行了划界重点保护。

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深入落实,我市地方林业系统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已覆盖8个旗市区、6个直属林业局,湿地保护网络已基本形成。从地域分布上看,保护范围由东到西,由森林到草原,基本符合我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定的保护计划,践行了我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理念。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日趋完善,通过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保护战略,目前我市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基本得到了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湿地退化,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本地的湿地生态恢复措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上升。

为保障湿地保护工作的资金需求,我市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投入。截至目前,我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共获批项目资金累计2.31亿元。完成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共3期,以及呼伦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建设;红花尔基国家级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包括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共2期;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维纳河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基本完善了以上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具备了管护能力,保护区内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恢复。开展了1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完成了内蒙古索尔奇、额尔古纳、免渡河3处国家湿地公园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以及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整改工作,以上3处已顺利通过验收。

为更好地提高广大市民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市林业部门长期坚持开展以生态文明与法制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活动,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湿地保护宣传,形成长效机制。宣传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使广大市民进一步认识了解湿地、自然保护区,提高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积极性,为促进我市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绚丽画卷,正在呼伦贝尔大地渐次展开。我们将继续以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积极探索保护湿地生态、共建富饶美丽和谐安宁呼伦贝尔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