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兰察布新闻 > 正文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回望”脱贫攻坚二三事

精准脱贫扶贫的号角吹响以后,明确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这一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程,每个地方特别是每个贫困户、每位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不同,落实起来就有千种万种的差别,每个地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察右后旗作为乌兰察布市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重点扶贫旗县首当其冲,在探索与实践中前进。一方面,我作为宣传部长,学习宣传好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精神,指导和服务各级各类媒体时刻记录和反映全旗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深入解析报道脱贫攻坚政策在我旗的落实和实践,讲好察右后旗脱贫攻坚的故事。另一方面,我作为联乡常委,在决策推动实践着、见证着党的扶贫政策在所联系乡镇及包扶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几年的实践有太多的感悟和感动,就以几个小故事来见证我们走过的路吧。

 好一道亮丽的中国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记得2017年春天,全旗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各单位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早已浩浩荡荡地开进贫困村。为进一步鼓舞士气,压实责任,旗委政府为全旗87个嘎查村87支扶贫工作队又专门授了旗,一面面象征着方向、行动、旗帜的队旗飘扬在农家小院里。当时我们宣传部门觉得以这个为切入点,是一个催人奋进、凝心聚力的好素材。“活力察右后旗”创作组编写了一条信息,美其名曰:一抺中国红。当时大家编写这条信息开篇语时,绞尽脑汁,集大家智慧终于编写创作出来了。《“精准扶贫”好一道亮丽的中国红》这个题目不错吧,感觉挺有创意,把习总书记的牵挂、党员干部响应号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深入扶贫一线开展工作都融进去了。发出去反响还不错,跟帖的很多,在驻村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南海社区崔先锋)在跟帖中留言:“看了一遍又一遍,《好一道亮丽的中国红》高高飘扬,一面旗帜就是一支队伍,全旗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扶贫攻坚战役。我也仿佛看到“中国红”正一步一步地印在农牧民的心窝里。这是力量的体现、意志的凝聚、这个春天是温暖的。坚信,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干部和农牧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旗的扶贫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名工作队员刘万龙以水利局所包联的锡勒乡石窑沟村为背景,作了首诗《扶贫队赞歌》,内容为:

天将晓 迎曦阳

同志早起床

匆洗漱 整行装

驱车再下乡

春料峭 晨风寒

西上辉腾梁

遵使命 思百姓

进村入户忙

嘘寒冷 拉家常

党恩暖心房

精扶贫 准登记

认真又细详

指挥部 挂队旗

立灶住农房

贫困户 都入册

图表挂上墙

拓死角 慎排查

覆盖全村庄

讲实效 摈形式

实干不夸张

扶贫人勇担当

初心倾衷肠

体民心 共携手

早日奔小康

胸潮涌 举头望

队旗迎风扬

三年后 再望乡

油路阡陌行

新广场 文化墙

蒙元传承扬

院宽厰 砖瓦房

灯火映辉煌

机电井 滴灌田

节能保丰粮

敬老院 医疗室

小恙不出乡

补贴款 养老金

度日心不慌

碧草丛 水流清

家园似仙阆

天湛蓝 山荫绿

无限好风光

农家饭 蒙古餐

食美味飘香

家乡秀 笑脸盈

草低见牛羊

外客涌 旅游忙

锡勒美名扬

中国梦 梦成真

祈我后旗强

我不由的感叹,干部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从这些留言和诗词中反映和折射出全旗广大干部群众改变贫困的迫切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

在一次次的宣传报道中,既有像上面这样的小点、小故事为切口,也有大的深度的脱贫攻坚政策解读解析报道,比如,2017年7月份在脱贫攻坚最吃紧的关头,内蒙古电视台针对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难点所在,《新闻再观察》栏目用十五分钟新闻专题片《搬走以后怎么办》深入解析报道很好的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引导了脱贫攻坚深度推进的方向。旗长高永斌带头接受各级媒体的宣传采访,只要有机会就在镜头前音频里话筒边传播党的声音,讲察右后旗的脱贫扶贫故事,推销后旗的农副产品。比如,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特色农产品有了丰硕成果,但是也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高永斌通过“乌兰土宝”电商平台在直播镜头前亲自推销家乡“后旗红”土豆等农副产品。这些直播与宣传报道对于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具有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有人说,宣传思想舆论工作像打仗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脱贫攻坚开展的这几年里,宣传思想舆论工作在旗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打好了脱贫攻坚的舆论先遣战和宣传阵地战。一线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们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他们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和深情,推动着脱贫攻坚堡垒战向前推进。他们既是党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队、播种机,又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落实者、践行者。白天他们是打脱贫攻坚堡垒战的“战士”,夜晚的乡村夜校里、农牧民家里又成了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声音的“主讲师”。在新闻宣传的笔端镜头前荧屏里,尽可能的实事求是多方面记录和讲述他们的扶贫故事和贫困户的脱贫故事,这里面既有我们基层干部们的扶贫日记,也有领导们的一线实践指导,更多的是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精神,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在田间地头、扶贫车间里、贫困户家中贯彻落实、实现着“脱贫梦”的身影。像身残志坚的贫困户温艳峰的脱贫故事,像种植和营销农副产品大户吕海英,苦心经营着“农”字号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光给农牧民开的工资就将近七、八百万,……,这些故事的纵横线交织起一个立体的、灵动的、感人的脱贫攻坚多维动画。

  一次特殊会议

2017年开春,全旗“菜单式”产业扶贫补贴政策已下发,贫困户先自筹资金发展种养殖业,经验收后通过一卡通兑现补贴资金,前期也做了不少宣传动员工作,但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还是不高。经调研座谈发现,贫困户是有顾虑的,一部分贫困户确实拿不出自筹部分,另一部分贫困户存在观望心理,“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年之计在于春,眼看快四月份呀,如果“菜单式”产业发展不起来,对贫困户秋季的增收影响也会很大。怎样才能破解政策的瓶颈,怎样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创造性地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作为联乡常委的我与包村旗级领导吕德胜、任芳召集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财政所负责人等,召开了一次“高规格”的镇党委(扩大)会,及时研究讨论对策,想办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是贫困户发展生产,购买生猪、肉鸡、籽种等种养殖业生产物资,发展庭院经济,经验收符合补贴条件后,采取现场直接补贴现金办法,而且为了堵住漏洞用好扶贫资金,建立了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村委会、包村片长5人把关的验收程序。会后,组织动员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帮扶责任人沿村沿户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和上门验收服务,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如果贫困户拿不出自筹部分资金,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可先期为贫困户垫资,等贫困户因发展生产增收后再返还。而且还要做好后续的防疫防害工作。很快,在全镇甚至全旗掀起了一个“菜单式”产业发展的高潮。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贫困户生产自救和造血能力,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也为后来的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那次会议开得是十分有意义的,虽然多少与资金政策有些出入,但做出的决定是完全符合当时脱贫攻坚的实际的。从这个小事件里以小见大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作为政策的推动者,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以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要敢于担当决策。

当一次推销员

比较难忘的是,2018年红格尔图镇大小井村委会集体经济为了倒茬,种了50亩葱,到了秋天将近10万斤葱搁浅在田地里。怕集体的钱打了水漂,镇领导及村“两委”干着急、没办法,找不到销路。我们调研了解后,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与市督导组李文彬组长亲自上阵。因我过去在红格尔图镇担任过党委书记,有些驻镇企业还是熟悉的,我们舍出老脸带领驻村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跑到红格尔图镇的驻镇企业进行推销,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集体经济、关注贫困户。旗委书记纪全富听说了这件事,也在帮助积极寻找销售渠道,特别是专门给杭宁达莱园区管委会打了电话。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消息一传出,认领购买大葱的全旗各单位、企业、学校络绎不绝,公布的电话被打爆了,各苏木乡镇、包联红格尔图镇的各单位、驻镇各企业、蒙维公司和三中、丰华等企业单位陆续打电话购买,特别是白雁湖一家公司就为1383名职工购买了3.46万斤大葱,才使滞销的10万多斤大葱全部销售出去,没给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让大小井村愁眉舒展。这一次小小的销售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支部书记肖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我们这几天每天忙着拔大葱、卖大葱,前几天用四轮车往后旗送,这几天有的企业买的葱多,改成大农用车了,一次能送2万多斤!秋收的大葱快卖完了,也能给患大病的贫困户分点红了,我们也高兴呀!”

通过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社会各界及全国各地的企业团体及个人对脱贫扶贫是非常关注和支持的,每一份爱心传递给贫困户的都是一份温暖。通过这件事,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农产品销售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带动了其他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壮大。比如,红格尔图镇红格尔图村集体经济——农家肥红土豆、南二海社区集体经济——“三源有面”面粉都效仿了这种办法,各单位、各企业也在陆续认领订购,积极开拓了销售渠道。

在一线解决问题

2018年后半年,察右后旗作为乌兰察布市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重点脱贫旗县将接受国家的验收,脱贫扶贫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乌兰察布市委专门派出了以市委常委挂帅的8个督导协调组深入全旗8个乡镇,直接座镇乡镇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形成了市、旗、乡多方联动在基层一线为脱贫扶贫解决问题局面,集聚起了社会各界、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脱贫扶贫合力。我们几个旗级包联领导和市督导组李文彬组长在指导和督导上就商量着怎样才能更好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我们就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我是在红格尔图镇工作过的老书记,虽然和这片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熟人多,但始终充当着“黑脸”的角色,不管是驻村干部,还是镇村干部,甚至镇领导也挨过我的批评。正是我们一唱一和,保证了镇村干部每天全员到岗,并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上。记的最深的是:有一次几名女同志家里有事,晚去了,被督导组批评了,她们有情绪、有想法,我呢就第一时间去做她们的工作,我以我也是女同志的身份反复与她们交心,让她们暂时“舍小家、顾大家”,从心理上说动了她们,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对男同志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工作上的要求是严厉和严格的,有时也是不留情面的。有时有人不理解我们,有书记乡长了,何必那么较真了。但不理解是暂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大家最终还是能回归到正确的认识和行动上来。现在有时我也反问自己,我们对工作的要求和追求是不是近乎苛刻?记得南海社区支部书记袁发全妻子得了白血病,一直在北京由亲属陪护治疗,在脱贫攻坚最吃紧的时候,硬是坚持了半年多都没有去北京看望过妻子;2018年冬天,下雪了,路特别不好走,王丙村委会支部书记纪敏回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办事,在路上车翻了,造成了轻微脑震荡,只挂了三天的点滴头上缠着纱布又重返岗位;光明村委会文书任焕旺的工作笔记本堪比一本统计年鉴,数据对比清晰,全村人员情况明了,全村人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都装在了他的笔记本里,任何工作的成果和收获一定是与平时的下功夫是成正比的,超强度的工作一天他因脑供血不足晕倒在乡镇府的门口;组工干部出身的市督导组李文彬组长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在二年多的驻乡镇脱贫督导工作中,光工作笔记就记了六、七本,2019年做了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二十天后就重返了工作岗位,硬是坚持到今年退休才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工作的细致和敬业,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和感动。

回想那段岁月,感慨万千。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深入到一线,与各级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你才越来越觉得工作的许多许多还没有很好落实,才真正理解了习总书记说得,要用绣花的功夫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刻含义。而且与奋战在一线的各级干部群众每天在一起,夜以继日的工作,繁琐繁重的劳动,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情怀和悲壮。虽然在工作中有碰撞、有误解、有抱怨、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的驱使,努力做得最好。这种工作状态是积极的,对贫困百姓牵挂这种感觉是真切的、踏实的,到最后大家没有了浮躁,有的只是理解与倾心工作。才真正体会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一直强调人民至上,为什么一直要求基层干部多到基层一线,多到群众中去,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因为我们党是从群众中来的,我们最终要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这才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吃一次杀猪菜

起初,我对“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意义悟的不够透彻,随着全旗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和工作重心的下移,与老百姓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在开展的五级书记遍访活动中,每天走在阡陌间,望着无垠的山山水水,几户人家依山傍水,有的老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守护着这山山水水,也正是这些农牧民群众推动着、养育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的解放、带领着全国人民走到今天,又是这些农牧民还守望着这片土地,渐渐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扶贫思想的初心。一顿杀猪菜更是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2018年年底,我包扶的一户贫困户硬让我们去家吃杀猪菜,席间老大爷激动地说: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村里看不到干部了,别说来吃饭了,这几年脱贫攻坚你们又天天来村里了,我们也高兴,我们也盼你们来家里吃饭,好好的吃,你们吃好了,我们心意就到了。我忽然好感动,好羞愧,我们有时抱怨老百姓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有时也发牢骚埋怨个别人被党的政策“宠坏了”,其实是我们的群众工作还是没做到群众心里去,我们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时真正把他们做主体了吗?真正去用心关注他们的又有多少,愿意去贫困户家吃饭、喝水的又有多少?于是我在微信里发出了呼吁:精准户的杀猪菜等你来吃。点赞的很多,农民诗人大山挑夫还跟了一首小诗。包扶户的一番话让我顿悟,中央下这么大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方面在解决世界性贫困难题,减少我国的贫困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深意义让我们党员干部到人民群众中去诠释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群众心中牢牢扎下党的位置,找回党最初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的伟大形象……

满满的收获

这一刻的想法,脱贫攻坚开展伊始,我们有过困惑、迷茫,群众的对抗,推进工作的艰难,我们有过报怨,今天回望这段历程,我们更多的是收获,我们为老百姓解决了衣食住行上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原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原来我们的心、我们的情与群众帖得这么近,今天我们都成了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放眼我们的火山草原,远望绿草如茵中一个个美丽的村庄,一个个整洁的院落,任何时候我们没有这一刻有成就感,功过自有时间来证明,等待历史来评说,因为相对于最初我们与老百姓一起在追梦的路上奋斗过,我们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工作过,这一段历程我们不后悔!

脱贫攻坚的故事还在继续着……(作者:察右后旗宣传部部长张秀清)

[责任编辑:姚亚兵]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